首页 -> 2008年第4期
让数学课堂因“生命化”而激情飞扬
作者:董江霞
同学们恍然大悟。
师:大家认为他的办法好吗?
生2:我有意见,如果走的人比来的人多的话,该怎么办?
师:问的好!走的人比来的人多怎么办?我们不妨把这题换成走了13人,来了6人,现在看戏的有几人?
生3:22-13+6=15(人),或者是22+6-13=15(人)。
生4:这次用刚才那个同学的方法就行不通了?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4:13-6=7(人),7+22=29(人),可看戏的人没那么多。
生1急忙说:这次应该是13-6=7(人),22-7=15(人)。这次是走的人多,来的人少,所以看戏的人减少了,应该用减法。
同学们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
预设不是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的教学设计,而是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设计,设计要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的特征等预先深入了解,充分预设课堂中可能发生的每一个问题,尽可能多的思考学生的学情。设想学生对每一个问题的反映,如果学生有争论时,该如何调控。有了充分的准备,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精彩和生动。
(五)实行题目开放,感受创造快乐
著名心理学家郝巴德说:“全世界都愿意把金钱和名誉的最优奖品,只赠给一件事,那就是创造力。”创造力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不必人家指示,就能做出别人没做过的事……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后进行巩固练习,有这样一道求下面图形的面积的题( 要求用比较简洁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那种激动,那种兴奋,难以言表。当学生自己创造出合理简洁的办法时,自己的成功、同学的惊讶、老师的赞美,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同时也为自己的创造力感到无比的自豪。开放创新的数学课堂真的能够使学生激情飞扬!
叶澜教授强调: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必须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一个民主、自由的空间里,用新颖灵活、充满童趣的方式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才会充满生命化的色彩,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梁镜清.小学数学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斯苗儿.小学数学典型课例评价[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