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优化学习方式 实现自主学习

作者:陈黎红




  
  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尽力发挥团体的防同效应,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已经成为现代学习方式的又一重要内涵。合作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科学精神和人文道德的新内涵,学会生存就要学会合作,合作才能共赢。合作精神,与人为善的修养,善于平衡人际关系的本领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品行素质。但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呈个体的自我奋斗状态,其合作意识难以萌发。而缺乏合作意识的人是发展欠缺的,这样的人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建立主动探究式学习,这种探究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有利于人际沟通、合作的良好空间。探究学习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同学之间的合作,也离不开与教师、社会、研究对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在探究学习中,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学习的信息、方法和成果,增进了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如笔者讲授“丝绸之路”时,提前将学生分成历史、地理、生物三个小组,确立不同的学习探究目标,指导他们分头去搜集资料。然后,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学习探究目标,完成相关发言。历史小组介绍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如西安大雁塔、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阳关、玉门关、楼兰古国等,寻访名胜古迹,再现丝绸之路的历史风貌,使学生触摸历史,形成强烈的历史意识。地理小组展示了丝绸之路的地形、地貌的特点及古今地名考证。丝绸之路从黄土高原出发,跨越黄河,经由河西走廊进入茫茫戈壁,向西延伸,显示了我们祖先征服自然的决心和勇气,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生物小组从生态环境出发,介绍了丝绸之路的重要植物,如葡萄、胡萝卜、胡杨树、哈密瓜等,并从环保意识出发,对丝绸之路兴盛一时的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进行探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点。这种学习效果是个体学习方式难以达到的。在教学活动中,不仅学生之间要合作,师生之间也要合作。在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容纳、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合作伙伴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与学生合作的意识和理念,既要当好导演,同时又要当好演员,要使教学尽力参与到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来,要有意识地促使学生相互配合的大合作精神和素养的生成。
  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范围拓展到全球,信息获取的速度空前提高,大量资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通过高科技手段为个体所共享。这种变化在教育中表现为学生个人力量的复活,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的内部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如果有学习兴趣的话,学生可以在闲暇时间通过网络等高科技手段享受世界上最优秀的流动教育资源。学习在更大程度上成为个体的自主活动,学生由原来别人提供给你知识变为自己寻求知识,学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弱化现实中教育的指导,自主进行。因此,引导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全方位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重要而迫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研制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5]杨开城.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