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作者:华永伟




  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人体直接参与各种身体练习,并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练习时必须付出艰苦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因此,学生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参与热情,培养学习兴趣
  
  运动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激素”,是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强大推动力。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的精神状态主要取决于“情绪和兴趣”,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情绪高时,他们就会快速、准确地学会动作,反之则表现出表情呆板、反应迟钝,即使勉强去做,也是敷衍了事,甚至逃避练习。因此,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
  1.在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如教师的教态、讲解、示范及组织教学等,都可以使学生产生情绪的变化。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端正教学态度,并且要情绪饱满、讲解生动,示范准确熟练,教学方法丰富多样,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愉快接受所学内容,而且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在组织教学时,应注重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一进入场地就有赏心悦目之感,借此引起学生情绪上的变化。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课前对场地进行检查、选择和布置,对某些枯燥无味的教材进行加工改造,采用竞赛或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可使学生情绪产生变化,在愉快热烈的气氛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规范课堂常规教育,要求学生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协调舒展地完成和掌握动作,避免损伤,而且更能反映出朝气蓬勃的集体风貌,使每个学生在集体的影响下,形成统一、自觉、协同一致的整体。从而保持了课堂的愉快、严肃、稳定的情景。
  
  (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体育知识技术技能需要学生的积极思维去理解掌握,思维在体育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体育活动是通过掌握各种运动技能表现出来的,各种运动技能又是由一系列的动作组成的,运动技能是否能顺利的被学生掌握,这就必须通过复杂的思维活动,逐步认识体育运动的本质特性与规律,来学习体育知识,熟悉、掌握、巩固、提高运动技能技术。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地思考。在课的开始部分,可启发性地进行提问,使学生尽早地进入角色,让他们带着问题去练习,使其对技术动作的特点加深理解,并留有深刻的印象。另外,也可利用学科间的联系,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如在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教学时,向学生解释为何要求手臂后引缓冲接球的道理,可借用物理学中动量定理MV=Ft公式来解答。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简明扼要的正确语言进行讲解示范,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思维基本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达到理解技术动作要领、了解动作结构、突出动作的重点和难点、逐步形成正确动作概念的目的。另外,教学中还要善于运用比喻法,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学得主动,练得积极。
  
  (三)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同时必须充分利用无意注意来组织教学,这样才能使教学效果更佳。
  1.根据无意注意是刺激物出现所引起的特点,教学时利用这一特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发出口令和讲解时声音的变化,在学生不注意时突然停下口令和讲解,看手势、听信号、做动作、叫口令、利用直观的教具等,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在教学中生动形象的讲解,准确熟练的示范,适当地进行故事化的讲解,醒目的标志线以及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等,都可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2.刺激物出现也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在组织教学时也要避免不必要的刺激物出现,使学生保持稳定的注意,完成好教学任务。
  
  (四)加强意志品质教育,排除心理障碍
  
  1.加强学生对体育教学思想的认识教育,使学生明确体育教学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体育锻炼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学生喜欢模仿、进取心强、善于表现自己、勇敢顽强的特点,给他们树立榜样,同时教师要为人师表,身体力行,给学生树立一面学习的镜子。教学中要注意创设一种竞争的情境。如利用多种形式的比赛,分别以动作质量,完成时间等为竞争目标,使其相互之间进行比赛。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为争取获胜而增强意志品质的磨炼。
  2.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灰心丧气等心理特点,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给予鼓励和帮助,增强其完成动作的信心,对完成动作不规范和不能完成动作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心理上的安慰,对完成动作质量好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如学生在学习跳箱等支撑跳跃动作时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教师要及时运用语言传递,如“注意助跑节奏用力踏眺”,“不要怕,大胆眺,我保护你”,“这次你一定能跳好”等等,这样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学有所获,练有所得,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