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把握学好数学的三个环节
作者:元 飞
(一)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要了解将学内容的有关知识,更好地为听课做准备。一些同学的预习之所以达不到目的,主要是因为他们只是马马虎虎翻了翻书,有预习的形式而无预习的效果。建议在预习时找出相关知识的重难点内容和可疑之处,对其进行梳理、分类。如在预习冀教版八年级上册《不等式》一节时,不妨设计这样一个表格:

对于重要的知识点要多读两遍,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这样的预习方式更加有效果。有的同学预习有容易浮躁的毛病,可以采用预习题型化的方法。比如,“分式的约分”这一节,应让学生先了解什么是分式的约分,与分数的约分相比较,总结出分式约分的一般步骤:①先确定每个分式分子、分母的公因式;②根据公式的基本性质约去公因式。把预习题型化,从基本题、灵活题、提高题中选几道进行练习,经过一番题型化练习,熟悉了教材,也记住了法则,这样预习的效果自然要好得多。对于比较难或比较灵活的章节,相应提高预习难度,效果会更好。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其中之一,也可交错使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相信学生们会形成最适合自己的一套预
习方法。
(二)听课的决窍
预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听课,听课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听课要讲方法,会听课的学生往往学习成绩较好,学习起来比较轻松;不会听课的学生,学习会感到吃力。下面介绍一些比较好的听课方法。
1.抓住思路。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学生听数学课,关键是抓住或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老师的思路一般是先讲后练或先练后讲,或边讲边练。学生在听课的时候要专心,听老师讲做题的方法,概念的关键点,紧跟着老师的思路和老师一块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遇到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课下与同学们探讨或再问教师,千万别对一个不懂的知识点一直思考,以致于跟不上教师的思路,而耽误听下面的重要内容。记数学笔记对数学学习有很多好处,可以让人专注听课,避免上课走神而“断路”,也可以把老师的思路显现出来,便于课下复习消化。
2.前松后紧。 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注意力,一般只能持续20~25分钟,超过这个时间,注意力就会下降。因此,使用前松后紧法听课是有理论根据的。所谓前松后紧,是说听课前几分钟不妨放松一点,后边重点部分、难点部分再紧张起来。一节课45分钟,一天好几节课,要想每节课自始至终集中思想,专心听讲,做起来也不易。因此,在课堂上要学会调节自己。老师一上课往往是先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讲解新知识 。对于预习过的内容可以轻松一下。接下来,老师会讲有难度或有代表性的例题或是课外题目,这就要专心了。要把最好的注意力用在课堂的重点、难点上。如果采用前松后紧法,到老师讲难题时,正处于最好状态,学习效果一定会更好。
3.因人而异。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授课方法,学生也应该根据不同教师的授课特点选择自己的最佳听课方式。有的老师喜欢把重点地方讲细,或反复强调或加重语气;有的老师喜欢提问,爱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问题,了解学生。应让学生不害怕老师的提问,而是积极思考大胆回答,还要注意其他同学的回答。只有会听课的学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
(三)复习的良策
1.重视例题。复习时只有以例题为源,习题为流,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本上的例题都很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要领悟课本上例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借以启迪思维,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做题前应先将课本的例题和相关内容看一遍,以对知识一步熟悉,规范做题过程。
2.课后习题的处理。课后习题不应盲目去做,应掌握以下三个原则:①多做基础题,将课本中的概念融会贯通,切实打好坚实的基础;②多做典型习题,以进一步开阔自己的思维,打开自己的解题思路;③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选一些能提高自己能力的题来做。总之,做课后习题和课外习题要有目的、有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