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建构高中英语测试讲评课模式初探

作者:周海燕




  2.教学原则。
  (1)及时性和针对性原则。教师的反馈与评价对学生兼具动机作用和信息作用,反馈与评价的时效性是其有效性得以发挥的必要条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实践经验表明,反馈与评价出现在学生将自己的测试结果与他人相比较、心中普遍充满不确定感和疑虑感时效果最佳。此外,应当考虑讲评占课堂整体教学时间比例,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避免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进行评价”。针对性即目标性,由于学生一次加工信息的容量有限,讲评内容就不宜繁琐,而应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其内容及体系需要教师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精心确定。
  (2)指导性与主体性原则。测试讲评课以教师的指导作用为依托,但也要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指导性指教师通过测试讲评体现人文关怀,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做诊断、激励和强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特别要对影响学习效果的学生的动机和情感、学习的方式和策略给予高度重视。主体性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是评价的主体。一方面,测试讲评课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测试讲评课中,要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等多元评价方式使学生成为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和合作者。
  (3)发展性和科学性原则。测试讲评的主要目的不是对学生的成绩作结论,而是要把讲评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①讲评必须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动机、情感、方法等)给予高度重视;②讲评不仅反映了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更反映了学生的发展与努力成就,而且教师还应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③讲评的内容与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④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群体发展,也关注个体发展。科学性原则主要指评价内容的合理、评价过程的严谨、讲评步骤的有序。教师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关于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方面的理论和方法,从而有效地分析、传递和使用评价的结果。讲评的环节要精心计划、合理安排,使评价达到全程的科学化。
  3.操作程序。
  (1)课前准备阶段。对测试讲评课而言,实施前的充分准备至关重要。
  收集信息:教师通过题目分析、成绩统计、答题情况分析、与个别学生谈话、查阅学生“学习及测试自我评价”表或“测试问题反馈”表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①题目分析:统计题目易度、区分指数,分析试卷结构、命题思路和命题特色。②成绩统计:统计全班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分数分布状态、标准差、全距等。③答题情况分析:统计各题的正确率,收集解题亮点,按错误类型及原因归纳典型错误。④查阅学生“学习及测试自我评价”表或“测试问题反馈”表:在测试讲评课前,学生通过生生互动自查自改后填写。(附全文后)⑤与个别学生谈话:每一教学阶段,教师在各个层次的学生中各选定一名重点跟踪帮助对象。每次测试后,教师通过与这些学生面对面地谈话抽样了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路和想法,了解学生的知识建构缺陷及解题思维障碍。
  解读信息:教师依据所收集的信息,结合平时对学生学习行为(如入学成绩、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活动情况、历次测验情况、家长反馈等方面)所做的观察和记录,确定测试讲评课的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是教师准确解读测试信息的前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只有坚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出细致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经常与学生开展了解学情的谈话,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和学习风格。
  讲评内容要按照一定的线索组织,做到既有重点、又有层次,而且目标指向明确。“语言知识及运用”部分可以错误类型为线索,“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部分可以相关知识储备——解题思路,方法——疑点,难点辨析为线索。
  (2)课堂实施阶段。
  测验情况介绍分析,引导积极归因,提出目标期望。公布各项成绩统计结果,以量化的数据统计帮助学生清楚自己在集体中的定位,使其保持适度的动力和压力。结合日常学习行为记录,赋予分数意义,重点分析各个学习群体中的典型代表的日常学习行为、学习策略与学习结果之间的积极关系,促进学生的积极情感、强化学生的学习期望。
  指出答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告知讲评目标。教师说明课堂讲评的主要内容,讲评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同时提示学生对课堂讲评未能涉及的个别问题要在课后积极通过多种渠道解决。
  分项重点讲评。要把握好讲评的广度和深度。一两堂测试讲评课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具体每一次讲评要体现出教学的整体性、渐进性和阶段侧重相结合的特点。要运用灵活多变的讲评方式,“将传统的单向传递模式变为反馈法的双向传递、多项传递,方能达到反馈教学最优化。”通过教师设疑激趣、学生亮点解题展示,或学生提出疑惑、其他学生或教师解题分析等多种讲评形式,比较不同的知识建构的优与劣,示范有效解题思路的形成,做到共性错题重点讲,典型习题变式讲,综合知识拓展讲,思路方法渗透讲。
  进行巩固性训练或迁移性训练,要给学生以恰当的思考内容和足够的思考时间。根据需要教师可针对讲评的重、难点提供给学生难度相当的变式练习题,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此过程中,或达到知识与技能的巩固,或达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活化等不同的目标。
  归纳点评。下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小结,概括课堂的主要内容。
  (3)课后的反思调整。
  测试讲评课既为学生改进学习提供指导,也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反馈。为巩固、深化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都需进一步做好后续调整和强化工作。①教师的反思及调整。教师一方面要根据测试反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另一方面还要重视测试讲评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后续教学中的复现。②个别辅导。对于尚未掌握课堂讲评中所略讲和没讲的问题的学生,教师有必要进行课后的个别辅导。借此机会,教师还可以抽样了解测试讲评课的效果。③迁移应用性练习或延伸拓展性练习。教师根据讲评课课堂效果,确定进一步以何种方式的训练巩固、深化教学效果。④学生后续行为变化观察记录。 学生也应根据测试反馈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特色,教师要继续跟踪观察学生后续学习行为的变化。
  (三)反思
  测试讲评课是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三后期备考阶段的主要课型。一次成功的讲评课,能让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多方面的收获,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归因激励——优化学习”测试讲评课模式与任何其他教学模式一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比如说,教师对语言的过多的分析和归纳可能不利于学生语言直觉的形成;本教学模式对教师要求较高,需要教师有较多的经验积累和较高的教学智慧。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只有模式的建构——超越——再建构——再超越,并在此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地进步。
  附:
  
  表四:学习及测试自我评价
  
  表五:测试问题反馈
  使用说明:①教师初带新的教学班时用表四,教师需阅读所有上交表格,并归档。②对已经熟悉的教学班多使用表五,操作流程为:英语组长统计本组情况→英语科代表统计全班各组情况→任课教师阅读课代表统计结果。
  
  参考文献:
  [1]汪凤炎,燕良轼. 教育心理学新编[M].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2]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黄子成.中学英语教学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4]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5]吴尉凤.浅谈提高英语讲评课质量的教学策略[J]. 中学外语教与学,2007,(5):25-27.
  [6]向海英教学模式[DB/OL].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http://www.pep.com.cn/xxkx/xxkxjs/xkxsyj/jxlw/200703/t20070328_380401.htm,20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