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浅议

作者:王凤君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一至二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使孩子们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主识字的能力呢?笔者在教学中,认真摸索出了几条经验,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意学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中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 。有了喜欢和愿望,才可以让学生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1.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笔者经常会走到学生中间,用亲切温和的语言、善意真诚的微笑,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的信任和期望,敢想、敢说、敢做,从而激活他们思维的火花,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
  2.采用直观的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象,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具体和明确化。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自然而然地就可以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还使学生很快领悟了字词的意思。
  3.多表扬鼓励。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好话,只要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因此,教学中应以表扬为主,比如“你真棒!”“有进步,老师为你高兴!”等。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学
  
  有效的识字方法可以使识字教学变得其乐无穷,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易生为师法。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所获得的知识才会印象深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逐步教给学生正确的学法,先扶后放,尝试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让他们自己想、自己说,一个个“小老师”都能独立发现问题,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生字的写法,如多一点、少一点、多一撇、少一撇之类的笔画错误,形近字和同音字相混淆所产生的错误等。“小老师”们的兴趣很高,“学生”们的兴致也很高,课堂上常常小手林立。
  2.掌握规律法。汉字中的形声字约占七成多,掌握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形声字有几种常见类型:
  左形右声:清、理、叮、跳、燥……
  右形左声:放、致、期、领、效……
  上形下声:笔、芽、苞、爸、究……
  下形上声:贷、忘、壁、想、努……
  此外,还有内形外声、外形内声、形占一角、声占一角等。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形声字已不能明显地分出它的形旁和声旁,但毕竟是少数,遇到类似情况时采用此方法,学生便能有所领悟。此外,还可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减法”和“换法”,使学生加深了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认识,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大大提高识记的效率。
  3.“数学法”识字。所谓“数学法”识字是指加一加、减一减、加减混合。“加一加”就是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生字加偏旁变成新的生字,如“果+讠=课”。“减一减”就是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新的生字,如“把—扌=巴”。“加减混合”是指用熟字减去偏旁再加上新的偏旁等于新的生字,如“奶—女+扌=扔”。这样的识字方法既复习巩固了熟字,又学习认识了新字。
  4.编顺口溜。在集中的归类识字中,单纯的结构分析会使孩子觉得枯燥无味,为了激发他们潜在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更清楚地辨析一些形近字,笔者根据教材和自己的教学经验编了一些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帮助孩子辨析,如识记“清、请、情、晴、睛”这几个形近字时这样编写:有水河水清,有言说声请,有日天气晴,有目大眼睛,有心好心情。通过编顺口溜,孩子们愉快而轻松地区分了这些字的不同。在教学中,也让学生试着编一编,并把编的好的顺口溜在全班交流,这样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七八岁的孩子智慧的火花被激起,小小的创作常让人惊喜不已。
  5.编谜语。谜语是一种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智力游戏。笔者鼓励学生根据字的特点自己编谜语,考考同学,这样自己对字有了充分的认识,也使同学们学到了一定的知识,如有的同学给“告”字编成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非常形象,非常生动。
  另外,笔者还鼓励孩子们寻找符合自己个性的学习识字的方法,而这些学习方法一旦被鼓励和激发,就会变成孩子们宝贵的学习资源,成为方法性的资源,而且这些资源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而越来越丰富。
  
  (三)变换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
  
  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各种各样的识字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如“找朋友”的游戏,让一组学生拿着音节,另一组学生拿汉字,各自找到自己的朋友;“当医生” 的游戏,教师成组出示含有错别字的词句,让学生扮医生诊治其“病”。另外,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猜一猜”、“比一比”、“演一演”等游戏活动。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复习组词时,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其乐无穷。
  
  (四)拓宽渠道,让学生主动学
  
  生活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识字也不例外。学生学习汉语有别于学习其他语言,有母语学习的优势,因此,必须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如认识同学的名字,到校外多看广告牌、商店名、车站名、包装袋等。同时,还可为孩子们提供交流、展示自主识字的机会,如指导学生把课外认的字制成卡片装进识字袋,或在班上开辟“识字园地”,鼓励他们在园地中展示课外识字的成果与大家分享,把一个人认的字变成全班会认的字,增加识字量,增强竞争意识,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总之,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因材施教、灵活多变的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和巩固知识,在学习中体会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