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对“探究性学习”材料的设计思考

作者:王 震 方牡丹




  随着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入,“探究性学习”的地位被凸现出来,成为《数学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一种主流学习方式。而“探究性学习”材料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实施“探究性学习”并获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高质量的“探究性学习”材料具有较高的探究价值,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保持学生的探究兴趣,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需求,并能把探究步步引向深入,从而实现对“探究性学习”最有效的支持。下面就以“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课例谈谈什么是高质量的‘探究性学习’材料。
  
  (一)案例
  
  课前,组织了一次不平等拔河比赛:把全班分成甲、乙两组,甲16人,乙26人,比赛结果乙组三局全胜。上课开始,教师请学生针对刚才的拔河比赛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甲组只有16人,而我们组却有26人。
  生:应该从乙组调几个人到我们甲组来。
  生:应该让两个组的人数一样多。
  师:如果用“从乙组调几人到甲组使两组人数一样多”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话,究竟应该调几人呢?
  安静了一会儿,一只只小手又举了起来。
  生:应从乙组调10人到甲组才能使两组人数同样多。
  生:不对,如果从乙组调10人到甲组的话,甲组人数反而多了。
  师:你认为应该从乙组调几人到甲组才能使两组人数同样多?
  生:我想应该比10人少。
  这时对乙组调几人到甲组才能是两组人数同样多,学生中形成了不同意见。教师提醒学生可以用摆学具的办法来研究,也可以看着下面表一中的图来研究。
  1.教师向每小组提供了研究表一:移动个数与什么有关?
  (1)摆一摆,填一填:
  
  (2)想一想:你从上表中发现了什么?
  (3)请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在小组汇报中,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谈了自己的“重大发现”:
  生:我们发现相差个数都是2,而移动个数都是1。
  生:我们发现移动个数与相差个数有关。
  生:我们发现移动个数正好是相差个数的一半。
  师:移动个数是不是正好是相差个数的一半呢?
  教师由此引导学生研究“移动个数与相差个数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并提醒学生可以用摆学具的办法来研究,也可以看着下面表二中的图来研究,甚至可以不用任何材料。
  2.研究表二:移动个数与相差个数有什么关系?
  (1) 摆一摆,填一填:
  
  (2) 想一想:你从上表中发现了什么?
  (3) 请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伴交流一下。
  小组汇报:
  生:相差个数是移动个数的两倍。
  生:移动个数是相差个数的一半。
  生:相差个数都是双数。
  师追问:为什么相差个数都是双数呢?
  同学们满脸疑惑。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摆了两排三角形的塑料片,第一排8个,第二排5个。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若有所悟,纷纷举起小手。
  生:如果相差个数都是单数,不可能使两排三角形的个数同样多了。
  生:因为移动个数是相差个数的一半,如果相差个数是单数的话,相差个数除以2就除不了。
  接着教师向学生提供了第三个“探究性学习”的材料:(电脑出示)第一行有8个△,第二行有100个△,从第二行移动几个△,两行的个数同样多?学生中出现了不同层次的解决办法:有的学生直接用刚才的研究成果列式解决问题;有些学生把有关数据填到表二最右边的空格中来帮助解决问题;有些学生则采用画线段图的法子来解决。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移动个数=相差个数÷2。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成功解决了前面的“拔河比赛”问题。
  
  (二)反思
  
  1.材料背景现实有趣。通过课前组织一场不平等的“拔河比赛”来创造教学所需的学习材料,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应用题生活化,使“探究性学习”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提高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后用研究得出的结论成功解决了“拔河比赛”问题,不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又使学生感受了探究成功的乐趣。
  2.材料形式多种多样。课例中既有常用的文字和图表材料,又有电脑多媒体材料;既有三角形塑料片等实物材料,又设计了一个活动材料——拔河比赛。由于材料形式丰富多彩,不但保持了学生探究兴趣,让探究活动顺利进行,而且让学生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解决了形式多样的实际问题。
  3.材料内容开放有序。课例中关于“探究性学习”材料的开放性充分体现在以下两方面:①材料的可选择性。课例中研究“移动个数与什么有关”以及“移动个数与相差个数有什么关系”这两个问题时,教师提供给学生三角形塑料片和图表两种材料,允许学生自由选择,甚至可以不用任何材料。这样安排,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所以始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探究,同时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②解决问题的策略或答案不唯一。课例中,“拔河比赛”让学生提出“抗议”,在“抗议”中学生自然地提出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后来教师提供给学生两张研究表,让学生思考“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应该说这个问题的思考空间更大,学生中也确实提出了许多“重大发现”,可以想象此时的学生是多么激动,多么自豪!
  空间开放的问题以及高质量的“探究性学习”材料不但能使学生自由地、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思维,而且容易产生更好的“探究性学习”材料,使探究进一步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