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浅谈新课改下个性化英语教学的实施

作者:崔君红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的教学,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一)制定差异性目标,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教师要在课标总体目标下,根据学生个体的情绪、兴趣、思维等方面的差异,准确把握教材,制定出适合本节课各层教学的具体可行的目标及教法。教师在课前要做两个分析,一是要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共同基础。共同基础就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达到的共同目标。然后确定本节内容的扩展方向及内容,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二是分析所教的学生。具体到一节课来讲,要根据本节课所规定的、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和目标,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特点,特别是要了解学有困难的学生基础与本节课的起点所应具备的基础差距有多大,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帮助。通过对学生的分析,在学习成绩上分出层次,在学习风格上归成类别。对于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来说,只有课堂活动的多样化,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获得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应该有共同的基础内容、预备内容和扩展内容,有实践性活动和创新性活动,有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等。这样,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进行个性化教学,促进不同个体的思维发展
  
  1 .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走下讲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要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解答结果。对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力表扬,对不完善的要加以补充,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要给以呵护。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在课堂上大声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教师提出不同的想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表现,学生的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出来。
  2 .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即“ 合分结合”的教学模式,既有针对不同层次小组的教学,也有对全班同学或两个小组合起来的教学。一般来说,新授课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可放慢速度,多采用“合”的形式,以保证全体学生掌握;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及能力的培养训练则可采用“分”的形式;在复习课中,适宜采用“合”的形式,讲评分析课采用“分”的形式。例如,在教学现在完成时,采用“以合为主,以分为补”的形式,并适当放慢速度,通过若干个例句的讲解和练习,让每个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总结出现在完成时的语法基本构成。在学生练习找规律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出来的疑惑,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点拨。这样,既让通过“自学”体验到知识总结的喜悦,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调动了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 .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
  (1)给学生充分选择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增加选择性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以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如在词语释义和句型转换的例题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层次,寻求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课堂练习中,学生可根据自己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自主选择练习题的内容和形式。只要能深入的挖掘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因素,精心设计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自由的学习,就一定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完善,最终达到能跑的跑起来、能飞的飞起来的目的。
  (2)给学生交流的机会。不同的个体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有着自己固有的特点,这种个性化的方法和策略正是展开教学活动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提供机会,组织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
  
  (三)实施个性化评价,激励不同个体享受成功
  
  1 .课堂教学中个性化评价。不同学习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对后进生要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要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要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2 .作业中的个性化评价。作业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一种方式。对学生可采用不同的评分标准:对优生,批改评定要实事求是;对学困生,如果有较大进步,即使有少许差错,订正后也可以破格评优。同时,可借助眉批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