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论新课改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作者:徐桂兰




   [摘 要]本文在阐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分析新课程改革为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的有利契机的基础上,探讨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小学 素质教育 策略
  
  新课程改革是在新形势下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新课程改革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更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以新课程改革为依托,多重并举,在小学积极实施素质教育。
  
  (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做到两“全”,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育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具体是指:第一,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理念,凸显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第二,课程目标是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新课改无论是“总目标”,还是“具体目标”,均体现在新课程在目标设计上。第三,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新课程的“开放 、创新”主要体现在: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综合化。第四,新课程提倡的是“新、活、宽”。第五,课程学习方式是由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或发现式学习方式转变。
  
  (二)新课程改革为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有利契机
  
  国家实行新课程改革归根到底是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对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进行调整和改革,密切了与生活、时代的联系,旨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考试评价制度。如实验前抓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确保实验教师的素质。实验中抓落实,以新课程改革为依托,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确保新课程改革工作稳步发展。
  
  (三)新课程改革下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1.营造生态的教学环境。新课程改革下的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环境是一种整体的环境,这个环境既有课内环境,也有课外环境;既有学校环境,也有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既有物质环境,也有人际环境。如以自己办学特色和办学热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校园里到处充满人文化的、亲情化的、生态化的氛围,领导对教师,教师对学生,到处都体现着民主、平等、和谐,教室里师生平等、和谐、民主的交流学习,学生充满着愉悦,充分感受着快乐的学习生活。在这样的校园里,学生的素质能不发展吗?只有这种良好的、整体化的教学环境,素质教育才能全面落实,学生素质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2.建设优质的教师队伍。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思想、知识、能力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建设一支素质精良、机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的先决条件。提高教师素质的前提是师德建设,在学习中提高,要用制度来规范,用舆论来约束;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是精研业务,一手抓学习,一手抓研究。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循序渐进,在较短的时间里让教师的工作能力迅速地提高;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保证是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长期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师德高尚、知识广博、业务精湛”是锤炼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根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3.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和重点。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又一个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评价中,主要应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状态以及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4.开展特色的教育科研。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会不断碰到新的问题,只有在新问题的指引下去不断总结经验,发现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新课程改革才会不断得以完善。这就需要开展有特色的教育科研。因为,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科研型教师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学校声誉、使学校办出特色、办出风格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始终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教研宗旨,走教育科研引领素质教育之路。学校应建立健全教科研组织机构和教科研网络,制定学校教科研管理办法和教科研奖励条例,促进教师教育科研能力逐步得到锻炼和提高。
  5.创设多元的学生评价。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纸笔测验中所体现和反映的那些素质。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评价中快乐成长,不能让“分数”毁了孩子。对学生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就是既要对学生获得的知识进行评价,又要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对学生获得的知识进行评价,也就是要对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必要的检测,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和缺陷,并能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促进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对学生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就是要对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和设计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表达和交流以及合作精神等进行评价。如采用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等质性评价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开展自我评价,同学之间互评、组长评组员等评价活动。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每一位教师都要在改革的大潮中搏击长空,做时代的弄潮儿。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反思、不断地重建,自觉将新理念付诸教育行为,运用于教学实践落实于教学过程之中,要努力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动参与者、积极践行者和勇于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