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让高中生轻松掌握“原核生物”

作者:王秀华




  原核生物(Procaryotic organism) 是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原核生物种类较少,包括蓝细菌、细菌、古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等,约有2350种。在高中阶段,这方面知识了解有限,主要掌握几种常见的原核生物,常见的考查内容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及其特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繁殖方式等,但学生往往将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混淆影响答案的准确率。解决这些考点的前提是必须知道题中考察的生物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真正清晰掌握这部分内容,笔者在多年教学中对这部分知识点进行加工、整理,达到巧记的目的,同时也可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与热情。
  
  (一)让学生真正清楚的认识生物界的生物
  
  首先按是否有细胞结构分类,将高中阶段学生接触到的各类生物分门别类。地球上的生物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逐步形成了不同的类群。随着人们对不同类群生物的认识不断加深,形成了不同的生物分界学说。目前公认的是五界系统(由魏泰克提出):植物界、动物界、菌物界(即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在20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学者又把类病毒(viroids)和病毒(virus)另立非胞生物界,共同组成了六界系统。
  (见下图)
  
  
  (三)将常见易混的生物进行区分比较
  
  要知道哪些“菌”属于细菌、哪些“菌”属于真菌;哪些“藻”属于蓝藻是原核生物,哪些“藻是真核生物。
  1.区分带菌字类。
  (1)细菌:从形态上看,凡是“菌”字前有“杆”、“球”、“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高中接触的常见的球菌有:肺炎双球菌(S型、R型)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一般厌氧型)等。杆菌有:结核杆菌(简称结核菌)、麻风杆菌(胞内寄生菌) 、醋酸杆菌(醋酸菌)、乳酸杆菌(乳酸菌)、鼠疫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炭疽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假单孢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甲烷杆菌(严格厌氧型)螺旋菌有:小螺菌、幽门螺旋菌、霍乱弧菌等。
  (2) 放线菌:它与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但与细菌的区别是能产生分枝的菌体,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如链霉菌等。
  (3)真菌类:酵母菌、霉菌(根霉、青霉、曲霉、毛霉等)、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灵芝等。
  2.区分带藻字类。根据藻体形态结构、所含色素的种类、生活方式与生活史类型,通常将藻类分成:蓝藻门、裸藻门、金藻门、硅藻门、甲藻门、红藻门、 褐藻门、绿藻门等门类。
  (1)蓝藻有:念珠藻、色球藻、鱼腥藻、颤藻、螺旋藻、发菜(念珠藻的菌丝构成)、地木耳(普通念珠藻)等。
  (2)裸藻有:裸藻等。
  (3)硅藻有:辐射硅藻类、羽纹硅藻类等。
  (4)红藻有:紫菜、石花菜、海萝、江蓠等。
  (5)褐藻有:海带、裙带菜、鹿角类、羊栖菜等。
  (6)绿藻有:衣藻、实球藻、团藻、小球藻、水绵、绿球藻、栅藻、盘星藻、丝藻、刚毛藻等。
  其中蓝藻为原核生物,其他藻类为真核生物。
  
  (四)了解些支原体与衣原体相关知识
  
  1.支原体: 是一种不同与细菌和真菌的另一类微小病原体,支原体属有80余种,与人类有关的支原体有肺炎支原体(MP),人型支原体(MH)、解脲支原体(UU)和生殖支原体(MG),前者引起肺炎,后三者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是已知的可以自由生活的最小生物,也是最小的原核细胞。它是一种比病毒大、比细菌小的原核微生物,它们的突出特点是没有细胞壁。因而细胞柔软,形态多变,具有高度多形性。在电镜下观察支原体细胞,可见具有细胞膜,细胞内有核糖体、RNA和环状DNA。支原体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昆虫、脊椎动物及人体内,是动植物和人类的病原菌之一。
  2.衣原体: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微生物,没有合成高能化合物ATP、GTP的能力,必须由宿主细胞提供,因而成为能量寄生物。衣原体是自然界中传播很广泛的病原体。多呈球状、堆状,有细胞壁,一般寄生在动物细胞内。从前它们被划归病毒,后来发现自成一类,是一种比病毒大、比细菌小的原核微生物,呈球形,直径只有0.3-0.5微米,无运动能力。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类,哺乳动物及鸟类,仅少数有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