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新课标下互动式课堂阅读教学的特点与策略
作者:刘 风
另外,注重阅读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协调,也有利于增强师生互动。如根据阅读教学内容的需要,在常规教学手段中辅以投影、录音、多媒体等具有现代气息的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求知欲和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与教师交流,从而形成互动。
2.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能激励学生进取、探索,这是新课标倡导的“合作”学习。“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的方式,具体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辩论上。语文学习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使生生交流过程成为学生发展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的过程。
生生互动交流需要教师引领,通过教师的引发、点拨、激励和促进,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交流、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倾听、互相激励、互相合作、互相竞争、互为师生。可以采取以下具体做法:
(1)同桌交流互动。同桌是最好的阅读学习的伙伴,他(她)们彼此熟悉,互相了解,最容易沟通和交流,最容易争辩并达成共识,教师可以尽可能多地给同桌创设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同桌互动中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同成长、共进步。使他们不仅成为学习的伙伴,而且成为生活的朋友,让情感和智慧共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小组讨论互动。对于阅读教学中的重、难点,可以组织小组讨论予以突破。小组讨论不要流于形式,为了讨论而讨论,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给学生提供人人发言的机会,并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在自我感悟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参与其间,成为小组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在生生互动中达成共识。这样,学生在学会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同时,还能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山东杜郎口中学完全打破传统的课堂组织教学的模式,采取分组合作讨论然后学生分别汇报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小组讨论互动的典范。
(3)组织活动互动。教学活动越是丰富多彩越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课程资源,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把知识融于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活动之中,并将学习活动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情互动,在无意注意中学会知识。但不可为了“活动”而“活动”,搞得课堂形式上热热闹闹,内容却空空洞洞,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4)通过汇报互动。任何人都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更何况学生呢?教师要适时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大胆地在组内、班内互相汇报、交流学习的体会与成果,通过合作互动得出结论,这远比教师总结要好得多。还可以鼓励学生向全校汇报,让学生在充分享受成功愉悦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当然,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还有很多,但无论采取哪种互动方式,教师都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学生,从中获取大量的反馈信息,并且对互动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错误给予及时纠正,使师生双方在生生互动这个环节里始终保持交流的畅通,达到教学双方协调同步,从而推动学生的认知活动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最终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总之,互动的课堂阅读教学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它体现了“教学相长”的实质,也是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必由之径。因此,只有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教学互动,“教是为了发展”也才会变得真实而又生动起来。
参考文献:
[1]王晓辉,周娜.新课程:语文教育怎样改革[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赫里斯.萧伯纳传[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
[6]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