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对小学数学课堂运用评价的一些探索
作者:张玉荣
(一)需要教师评价,更需要生生评价
【案例】教学“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例1:在教35×5×2怎样算比较简便时,首先让学生试着自己计算,然后交流。
生1:我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往右计算。算法为35×5×2=175×2=350。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种算法怎么样?
生2:生1的算法不简便,因为第一步35×5口算不方便,第二步175×2的口算也不方便。生1又举起了手,并且满眼都是要求再说一说的期盼。于是又一次让生1说自己的想法。
生1:我的第一种算法确实不简便,我又想起来另一种算法:先把5和2相乘得10,再把10与35相乘得350。算法为:35×5×2=35×10=350。
师:谁来评一评这种算法?
生3:这种算法简便,因为第一步5乘2得10口算方便,第二步35乘10得350口算也方便。
师:同学们真聪明!尤其是生1的思维很灵活,他能在发现第一种方法不简便的情况下,很快想出了第二种方法,给同学们提供了一种简便的算法,建议大家以后做这一类题时采用他的简便算法。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中,教师是权威的评价主体,学生则是无奈的评价客体,这样的评价机制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反思、评判、分析能力的有效发展。鉴于这样的思考,应让学生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从外部转向内在,从形式转向实质,从被动转向主动,并通过“自评互评”实现教学的发展,开拓彼此思维的广阔性。案例中,面对生1开始说的算法,教师没有采取传统的权威评判,而是以“同学们,看一看这种算法怎么样?”这一问题为转折点,将评价的权利完全交给了学生,当生1说出简便方法以后,教师还是以“谁来评一评这种算法”的方式,将评价的权利仍然交给了学生,最后教师进行了总结性评价。正因为这些评价意见源自学生,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所以才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内化,这样的评价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需要认知评价,更需要情感评价
【案例】“圆柱体积计算”教学 (出示例题,学生尝试计算体积)
教师指名(后进生,两两合作)板演,学生动作很慢,但态度极其认真,其中一组学生明显地看出在互相帮助。大部分同学已经做完,但板演的同学仍在进行。
师:我们大家一起欣赏××同学做的题,一笔一画都在尽力写好,就连这个句号,写得都很认真,真是一个完美的句号。
生:不,有不足之处,答案的单位名称写错了,应该是立方厘米,他写成了平方厘米了。
师:(边说边修改)如果这样订正一下,就锦上添花了。
师:认为自己没有错误的同学为自己鼓掌!
课堂学习中不管哪方面的提高都离不开知识体系,缺少“知识”这个载体,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在课堂评价中,要做到“知识评价不放松”。但是,课堂除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体验价值、陶冶情操的精神乐园。新理念下的评价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中最核心的东西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对学生的评价首先是对学生学习情感态度进行评价。以上案例中教师评价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更多地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努力程度。那出自老师肺腑的鼓励的话,沟通了师生之间的理解与情感。学生把老师对他的鼓励化作行动,师生双方都乐于接受对方信息,师生之间的情感相互促进。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人际交往、协调合作的个性品质的培养。
(三)需要及时评价,更需要延时评价
【案例】“商不变性质”的教学。
让学生判断24÷8=(24+24)÷(8+8)是否相等。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正方:我们认为它是错的,因为它的被除数与除数是同时增加,不是扩大或缩小的。
反方1:我们通过计算发现左右相等。
正方:例如60÷20=3,(60+20)÷(20+20)=2,它的商就变了。
反方1:这两题不一样,你方举例说的这道题是“被除数和除数加上同一个数”,而这题是“被除数和除数加上一个和自己一样大的数”。
反方2:我们看出来了,24+24=24×2,8+8=8×2,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2倍,商应该不变。
师:看来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仔细辨认,弄清它的真实面目。
一堂课中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并非一律都得及时评价,有时过早的评价,反而会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新颖、别出心裁、有创造性的见解,常常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这就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延时评价”的方式,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和谐自由的气氛中驰骋联想,畅所欲言地抒发见解,无拘无束地开展积极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获得更多的创造性见解。案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没有简单的评判孰对孰错,没有轻易提示正确答案,而是巧妙地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辩论会。学生在延时评价所留下的宽泛过程中进行智慧的碰撞,观点的交锋和心灵的沟通,课堂成了内涵喷薄的个性舞台和情愫飞扬的人文天地。
(四)需要评价的引导、激励功能,更需要评价的诊断功能
课堂教学中评价具有引导、激励、诊断的功能。发挥评价的引导功能,有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数学认知结构;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只有处理好评价的引导、激励、诊断三大功能之间的关系,才能使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作用发挥最佳效应,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