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浅谈教研论文题材的发掘
作者:王健龙
代替),用时就方便了。做卡片不仅有益于教学,也有益于写作。有些卡片可用作考证论文的素材,随时使用,有些卡片将其串起来,重新组合。可归纳出某些共性的东西,撰成论文。这方面,荆州余映潮老师作得最好,他的成果,也得益于他的二十年如一日积累的上万条资料卡片和建立起来的系统资料库。
(八)从备课资源中归纳
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往往只注重课前“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可谓精心设计,合理设计、巧妙设计,教案编写各种要求一应俱全,而课后很少对授课过程和学生的作业等信息进行捕捉,对备课资料进行整理,这实际上是有悖于认识规律的。一种正确认识的产生往往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方能完成,教学实践也是如此。其实一节课上完之后。尤其是自己比较满意的课。总有些好的东西可以留住,不足的东西要剔去。此外,在讲课过程中,甚至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有时突然得到某种感悟,或受到学生发言的启发,或受学生作业表现出来的精彩和不足的启示,有时会产生一些新奇的观点。发现一些平时没有注意的材料,把它及时记录在案,及时进行整理。整理的成果也许是一篇篇教学案例,也许是一篇篇教学随笔。最近几年我发表的《<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便是从这个方面进行的有益尝试。
(九)从问题意识的培养中探求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身边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经验的教师总能从问题的视域出发反思自己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都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是否迈进了“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生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赛道,是否乐此不疲地加入到问题研究的周而复始的运动中去?笔者近几年曾提出了许多对教育和教学有价值的问题,比如,《对课改热的冷思考》《语文该怎么教》 《对常规教学的反思》 《语文教学改革的途径是什么》等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级报刊上已公开发表,有的还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报刊复印中心全文转载。
有志于写教研论文的青年教师,要学会这样问自己: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问题?有没有认真思考或仔细研究过这些问题?对这些教育教学问题自己有什么看法或做法?自己能不能把这些看法或做法再经过仔细地琢磨与加工用文字表达出来?你的思考越深刻。你写出的教育教学论文质量就越高;你的问题意识越强,思考的问题越多,那么你写教育教学论文的素材就越多。可见,问题意识对于写作教学论文多么重要。
(十)从日常生活中撷取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日常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留心身边的生活现象,把教学研究的触觉延伸到生活领域,给你的感觉也许是豁然开朗,也许是别有洞天。那丰富的生活内容,将为你的教学和写作提供丰厚的资源。精心的发掘它,合理的利用它,就会发现“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的精妙。上学放学的途中,引导学生留心街道两旁的宣传标语、广告词,领会它的妙处,体会它的写法,总结出规律,写成解题指导类的文章。不仅可以提高鉴赏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学语文用语文的习惯。结合日常生活中人们听“小姐”称呼色变的情况,查阅相关资料,写成《“小姐”称呼的褒贬变迁》的文章,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当然,对教研论文题材发掘的途径和方法远不止这些,更多更好的方法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探索。只要我们事事留心,时时留意,一个个论文题材的“宝藏”将呈现在你的面前,让你目不暇接,享用不尽!
栏目编辑 李念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