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狠抓校本培训打造精品师资

作者:黄先孝 赵 鹏

提炼,在以对话交流的形式进行信息的交换和经验的共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引领。青年教师张红妹挂职锻炼归来后说:“硚口区体育馆小学老师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对新教学理念虔诚的实践、新理念下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都值得我用一生去咀嚼与回味,去学习和实践。”2005年12月12日,《湖北日报》以《拜师记》一文做了专题报道。
  在“对口支援”活动启发下,我局党委决定发掘自身资源,将“对口支援”活动向乡村小学展开,通过这种覆盖面广、性价比高的培训稳步提高全县教师的专业素质。董耀红老师在监利所收的4名徒弟,分别牵头带领32名骨干明星教师,援教15所农村小学,与64名教师签订了师徒结对协议,县直3所小学也与农村小学建立了对口扶持关系;全县23个乡镇(场)中心小学学科带头人对口扶持本乡镇(场)的330所村小和教学点。
  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我县逐渐形成了在“在互动中提升、在反思中成长、在实践中发展”的校本培训新格局。2007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第2期上,以《名师援教涌春潮》为题,专题报道了这一工作,并配发了3幅现场照片。
  
  四、强化管理,努力构建校本培训保障机制
  
  加强校本培训管理,完善校本培训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构建校本培训保障机制,是保障校本培训质量的制度性措施。我们着力于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
  
  1、强化管理者的“导控职能”。所谓“导”,就是指导、向导和引导;“控”,就是调控和督促。我们要求管理者立足与本地(校)的实际选择措施和方法,认真做好服务性的导控工作;同时,努力帮助学校建立好各种制度和规范,搞好培训管理,形成校本培训机制,规范校本培训档案建设;县教育局和县继续教育中心每年召开一次校本培训研讨会,总结校本培训工作,谈论下一年的工作重点和措施,发现典型,推广经验,扩大培训成果。
  
  2、健全校本培训机制。主要包括:(1)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构建符合教师成长规律的选拔、培训机制,通过校本培训,发现、培养优秀教师。(2)建立正确的导向机制。倡导建设学习型校园,大兴学习之风,科研之风,创设学术交流和互帮互学的良好风气。(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了激发调动教师的内在驱动力,开发教师潜能,我们对获奖课题、论文、课件等加大奖励力度,将校本培训绩效与教师的评先、晋级和骨干教师评选等挂钩。(4)建立合理的保障机制。努力为教师成长提供信息、时间和物质条件,我局印发了《监利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规定》,要求各地(校)切实保障占“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的继续教育经费落到实处,每年列出培训专项经费预算,解决教师培训中的实际困难。(5)建立严格的管理体制。注重强化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各学校成立了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了校本培训兼职教师,在县教育局、县教研室和县继续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培训,并及时进行总结评估和奖励。
  
  五、巩固成果,确保校本培训持续有效的发展
  
  校本培训大大提高了我县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增强了教师的课堂设计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和问题应对能力,在农村中小学中培养出了一批教学骨干。近几年来,我县有72名教师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20名教师被评为荆州市明星教师,239名教师被评为荆州市骨干教师,621名教师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有164人在国家、省、市教学比教活动中获奖,57人在说课活动中获奖,331篇教学案例论文获奖。黄歇口镇中心小学教师邓从新被评为“湖北名师”,王辉庭等4位教师被评为特级教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容城镇玉沙中学美术教师杨海林,他的两幅作品参加“全国第八届艺术节”获得大奖——一幅《迎亲图》获金奖,一幅《水乡情结》获优秀作品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