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重构发散思维培养策略提升创新思维培养绩效

作者:黄德新




  生:污染太严重,我还是回到井里去吧。
  师:从此以后,这只青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不会根据自己在井里的经验去看天了。
  生:变得聪明了,不会以自己的小经验去看大世界了。
  生:变成目光远大的青蛙。
  生:能够思考许多问题的青蛙。
  生:成天呆在井里,不再想外面的世界。
  ……
  这个教学片段,教师引领学生从青蛙所住的环境和所产生的认识,推想这只青蛙将来由于环境改变而带来的思维方式的变化,有效地进行了多维能力培养。从学生“能够思考许多问题的青蛙” ,“成天呆在井里,不再想外面的世界”这一答案上看,他们的思维已经有了创新。
  (2)凭借词汇、言语现象引导多维。
  在语言积累、建构、表达方面,可以采用提供变式和改变表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维能力,掘就创新之源,使流淌出的创新思维源远流长。
  在词语教学中让学生就某一个字组词,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多维发散并不困难,这种方向不明,没有规律的多维发散,对提升学生的多维能力帮助甚微,如:让二年级学生用“电”这个字组词,学生会给出:电灯、雷电、核电站、电话、电视、发电等等许多答案。上述发散是没有思维方向和规律的。教师要在倾听中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理出多维方向,帮助他们找到规律,从而有效地提升多维能力。当学生给出“电灯”的答案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这位小朋友是从家电用品方向组词的,以引发许许多多家电方面的词语;当学生给出“雷电”的答案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这位小朋友是从自然现象方向去思考的,以引发与自然放电有关的词语;当学生给出“核电站”的答案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这位小朋友是从电的来源方向组词的,还可以组成……
  汉语言词汇十分丰富,许多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意思不同,所承担的语法责任也不同。如“骄傲”一词,在“神六上天,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一句中的意思是自豪,而在“骄傲使人落后”一句中的意思是看不起别人,自满。“骄傲”在前一句中充当宾语,在后一句中充当主语。教师要利用词语的这一特性,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运用词语。
  课堂本来是灵动的,流荡着师生的情感,放飞着师生的心灵,是师生生命运动和成长的策源地。语文教学内容丰富、资源众多、形态灵动。上述特征决定着语文课堂知识、技能、情感等生成的概率,生成资源是思维生发的极好凭借,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这些生成资源引导发散,催化创新。
  
  三、发散思维水平评价策略
  
  检验学生发散思维处于怎样的一种水平,可以从材料、形态、组合、逆众、因果、多维、其它等7项目标指向、三个方面来评判,一是从学生对某一发散点引出的发散性答案的数量上来评判,即学生答案正确个数的多少,以检验发散思维的流畅性程度;二是从发散的种类上加以评判,即学生答案种类的多少,以检验发散思维的灵活性程度; 三是学生答案在同一群体中有不同一般个案的多少,以检验学生发散思维的创新性程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