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职业院校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剖析

作者:易 莲




  注重学生人格塑造,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不能仅看重智育的发展,而应更注重孩子的德育及人格发展与塑造,帮助孩子形成乐观、坚强、积极、忍耐、勤奋等品格,并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帮助孩子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给他们积极的影响和暗示,让他们学会关爱、尊重、信任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都对孩子形成健全高尚的人格大有裨益,也大大减少了他们网络成瘾的可能性。
  3. 改进学校教育,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为职业院校学生营造宽松的成才环境。要形成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正确观念,采用积极举措把学生的求知欲引向正确轨道。学校在正常学业之外应积极发展素质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成才环境,为学生发挥潜能、培养特长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多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科技及社会实践活动,让职业院校学生在宽松充实的环境中不断成长。
  大力加强德育尤其是网络德育工作,开展性知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解决网络成瘾,应坚持标本兼治,以预防为主。切实抓好德育工作,而不是流于形式和空喊口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络德育,提高职业院校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开设性知识教育课程,使他们对性有正确、客观的认识,以消除他们对于黄色网站的热衷,从而减少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时开设心理咨询,及时有效地疏导其个性心理问题,防患于未然。
  4. 加强综合治理,创造文明健康氛围
  加强对上网场所的综合治理。加强网络规范与网络法制建设,对非法经营现象坚决予以打击和取缔,并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严格筛选、过滤和监管网络信息。加强对上网场所经营者管理者进行职业道德和守法经营教育,朝着积极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伦理、道德手段约束网络行为,对网络电影、游戏网站加大管理力度,引导其加强伦理文化建设,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
  大众传媒应坚持健康、正确的宣传导向。开展网络文明工程建设,以正面引导的方式,形成网上健康文明的道德规范,在全社会形成文明上网的风气。大众传媒对职业院校学生成长产生的影响毋庸置疑。对此,社会应加强各种大众传播媒体的管理与监督,防止片面、夸张、狭隘的思想言论侵及职业院校学生,尤其应该正确、客观地宣传网络计算机领域,消除他们对网络的盲目崇拜。
  总而言之,只有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方面的力量,并形成“教育合力”,建立一个立体交叉式的防护网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成瘾问题。当然,网络成瘾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研究与探索都尚待深入,这也并非一朝一夕便可成功。但我们相信,在全社会各种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网络最终完全有可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扬起时代的风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