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考场议论文写作论据运用六法
作者:吴培光
举一个比喻论证的段落来说明:
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的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的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由于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取他们的点滴长处。
比喻论证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能借用喻体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将陌生的事物熟悉化,以达到论述正确的目的,但必须注意喻体和本体之间要有共同点,否则便无法喻证。本段文字用高山、大海(喻体)不弃细石、涓流才能成其雄奇阔大,来比喻博学的人(本体)之所以博学,是因为他“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取他们的点滴长处”。如果你也想成为博学之人,也应如此,这样,本体与喻体之间有了共同点,喻证才能成立。
(三)引用
引用名言来论证,有直接引证和间接引证两种,或称明引和暗引。直接引证,就是照录原文,把原文用引号引起来;间接引证,就是叙述原文的大意,但不加引号,或只引个别重要词语。不管是明引还是暗引都要忠于原意,不可断章取义或改换原意。还有一点要注意,进行议论时,穿插引用名言名句能为文章添彩,创出新意,但也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形式。要把“引”与“证”结合起来,光“引”不“证”,会使文章成为经典言论的堆砌,反而会失去应有的色彩。请看考场佳作《自信人生二百年》中的精彩用据:
自信指相信自己。莎士比亚说过:“对自己都不信,还会信什么真理?”可见自信的重要性。班超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李大钊的“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毛泽东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阿基米德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整个地球”等,无不是自信的有力见证。可见,自信是人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精神力量。
六、复活史实用据
这种用据的方法,适用于长于描写、长于造境的同学选用,使用时注意把握好度,稍加点染即可,不要喧宾夺主。
请体会考场佳作《诚信——高贵的品格》中的片段:
也许,暮春时节,飞花迷眼,瓦尔登湖边一袭黑衣的梭罗,在苦思着生之真谛;那握着明灯游在白天街道的,还有希腊智者的身影。但无论是谁,都没有忘记,构筑人生基座的乃是“诚信”二字。
诚信乃人格品位的体现。手握权杖,贪图荣誉而尽显人性之奸诈、多变的,定不是品格高贵之人;“高堂明镜”中的白发只应诚实忠信者拥有,捻着胡须,在江边痴呆着的,才可“情如潭之三千丈”;在危栏高楼中,守着心的一方净土,望穿秋水的,是爱之“诚信”;哪怕各守长江之头,那快报急书,“白头搔更短”的,是叮嘱的诚信……生,因之成为纯洁的载体。诚信的珍贵,幻化为身中血液,流淌在潺潺的河床,浮露高贵的躯干。
最后值得提出的是:要学会恰当巧妙地运用论据,除了应当学习揣摩一些范文、佳作运用论据的技法外,还应当重视平日的积累,鲜活的论据靠平时阅读和观察生活得来。要建立一个材料库,把一些有用的事例与经典的言论随时记录下来,长期坚持,一旦要用,信手拈来。这样,便能在考场上取得成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