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例析
作者:宋茉莉
3.断句停顿。文言文重在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朗读就要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所以,此类试题也是基础试题,考查的概率比较高。此类题型的考查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选择题,让你选择朗读停顿的正确或错误项;一种是直接在原句上进行划分,如资阳卷第2题。在做这一题时,可以根据总结性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因为这是一个由两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并列关系的句子,可以根据“而”的标志来划分。此题答案为: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4.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之一,几乎每篇文言文均考,所占分值也比较大。如百色卷和资阳卷的第3题,它们均占4分,我们做起来一定要谨慎、认真。如做百色卷第3题的第(1)题时要注意重点词语“远”、“亵玩”,这两个词语要在译句中落实到位,翻译准确。做第(2)题时,要注意“鲜”在这里不是“新鲜”的意思,而要结合语境,解释成“少”;“闻”不是“新闻”,而是“听说”。此题答案为:(1)(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2)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做资阳卷第3题的第⑴题时,要注意“一”、“再”和“三”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应翻译成“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并要注意“一鼓作气”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做第(2)题时,要会借助所给的注释,先疏通文意,再翻译。此题答案为:(1)第一次击鼓士气大振,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消逝殆尽。(2)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
5.概括分析。概括分析是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筛选,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和分析提取的能力,属于考查能力的范畴,也属于常考的题型。如资阳卷的第4题。要做好此题,首先要快速熟练地读懂原文,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句子,筛选题目要找的信息。用原文回答的,要逐句逐段地看,回答要快而且准。此题答案为: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今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
6.写法探究。写作方法的考查,属于较难的题型,它是揣摩、品析作者行文过程及技巧的题目。如百色卷第4题。此题做起来应该不是很难,平时老师都反复强调过,而且问题的答案较明显:写菊花和牡丹,就是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这要结合全文来整体感知,尤其是答案的后半部分,我们不能只答起衬托作用。
7.比较阅读。文言文的比较阅读是近年来语文考试中的一个亮点。它重在考查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能力、延伸能力和拓展能力,考查学生能否快速实现新旧知识的高效过渡和链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如资阳卷第5题。要做好此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尤其是课外的材料,找到曹刿和廉范在指挥作战时的共同点,一定要想方设法找到两个方面,然后根据所给的后一个方面,梳理前一个方面,即使第二个材料你读得不太懂,也可以根据《曹刿论战》的选段回答出来,即“知己知彼”,或“抓住战机”。此题答案为:知己知彼(或抓住战机)。
8.延伸拓展(开放性试题)。开放性试题,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最受关注的试题,也是最有分量和最精彩的试题。因为它考查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联系现实生活的能力,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目的是考查学生对作品独特、创新的理解,培养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如百色卷第5题。回答这一题时,我们可以从《爱莲说》一文,知道每一种花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如花、色、香等,还应知道它的文化内涵,即人们精神的象征,寄予了人们深厚的情感和愿望。回答这一题没有固定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你可以推荐三角梅为百色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着革命老区百色市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着百色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你也可以推荐莲花,因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之风,象征着百色市人民的高洁品质。无论你推荐哪种花,都要说出你的理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