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让精神在自然中升华

作者:路 青

染上了这淡淡的幽香,我感到有一株梅花正在心头傲然怒放!(记叙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悟。同时赞颂梅的高洁和傲骨,是本文的另一条写作线索)
  春,从梅萼间透出了消息。春回大地了!一阵东风,把梅花吹得漫天飞舞,我攥着一张满分的试卷,来到梅树前。我无言的朋友。是它给我力量和坚强,给予我胜利,可它却在此时悄然退出了大自然的舞台,凋残了。可空气中仍洋溢着那幽香,我拾起了一片已染上尘土的梅瓣,丝丝香气正从梅瓣上散发出来!我忽然醒悟:“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灵魂是永存的,它永远是脱俗挺秀的梅花。
  一年一年过去了,梅傲骨依然。我的心中之梅,无论何时何地,它总是绽放在我心里,并时刻告诉我:有坚定不移的抉择就会有铮铮傲骨。有铮铮傲骨就会有一颗最最坚不可摧的心灵!(篇末写了对梅的喜爱和推崇,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对梅之精神的礼赞,也进一步突出了主题)
  (李现)
  
  点评: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梅花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傲霜斗雪,孤标高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因此梅与经冬不谢的松、竹被人并称为“岁寒三友”,历来深受文人墨客的赞咏。作者喜爱梅,赞咏梅是情理中的事,但是在历代汗牛充栋的佳篇中如何写出自己的特点来,却是要动一点脑筋的。在写作中,作者实际上铺设了两条写作线索,一条是对梅的形态和状态的描写,这主要体现在前四小节中;另一条是对自己的经历的记叙,这条线索开始于第三小节。但是不论哪条线索,都是为了表现主题,即赞颂梅的高洁和傲骨。由于有了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悟,于是习作尽管并未发现梅的新精神,但还是具有了自己的特色,成为了一篇佳作。
  
  学生佳作二:落日的咏叹
  
  放学时分,独自行走在那条熟悉的小路上,总有一轮落日跟随身后。
  也许是生性使然,在我看来,朝阳初出茅庐便恣情纵性地袒露出一副张扬的姿态,未免太争名逐利、心浮气躁;落日在一天之中渐走渐燃,当她在黄昏缓落于西天的时候,缤纷的晚霞便拉开了壮美的序幕……(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落日的壮美)
  与落日邂逅,便深爱上了她的内敛、深邃。正如一位饱经沧桑的游吟诗人,在世俗的喧嚣和尘杂的侵扰纷纷散去之后,倾毕生之力、融一世之感所作的壮丽诗篇,没有浮华的藻饰却寓理深刻,没有泛滥的铺陈却意境悠远。年轻人于花前月下吟风弄月,在她面前顿显苍白浅薄。(歌颂落日的内敛、深邃)
  同落日交心,又被她的博大、雅量所吸引。古人曾认为朝阳总是傲慢地将亿万束光线在瞬间挥洒出去,而落日则在傍晚将它们千丝万缕地缓缓收藏。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也是对美的一种寄托,看惯了尘寰中的世态炎凉,体味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之后,落日摈弃了狭隘,学会了包容,上古明君舜幼年时遭继母冷遇,生活艰辛。成年后又受同父异母的弟弟陷害,险遭不测,而在经历了这些风风雨雨之后,舜身登宝殿君临天下之际,却宽恕了他们,宽恕了他们曾经所做的一切。这种博大的气度正好似落日的宽厚之美。(运用相关联想,写出落日的宽厚之美)
  和落日独处,时常沉醉于她的迟暮、悲凉。对于即将逝去的美好,人们总会生出叹惋惜别之情,而落日像一个成功的演员,在人们频频的注目中匆匆谢幕,更深深唤起人们的爱意。这就是为什么每每看到《霸王别姬》中虞姬、项羽先后倒下时,人们不忍卒睹却又对此情此景钟爱有加、欲罢不能的原因了。
  向落日道别,更感怀于她的短暂、瞬逝。当你沉醉在西天的绯红与群山的暗影交织出的图画之中时,红与黑的交替便已悄无声息地完成了,逝去的落日如归家的游子般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只为人们留下一片深蓝色的夜空和一份淡淡的遗憾。而此时,对昙花之美、流星之美的真谛便有了顿悟,“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叹也不禁涌上心头。(感悟落日的迟暮、悲凉和短暂、瞬逝)
  落日,她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每一个喜爱落日的人……
  (李亦萌)
  
  点评:
  千百年来,落日的美历久不变,而对落日之美的歌咏也经久不衰。在自然的风花雪月中,只要你以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旋律,谱出属于自己的曲子,那么你的浅吟、高歌也就成了别人耳际优美的曲调,成了众人交响中独特的乐章。本文对落日之美的诠释也就是这样一个有着鲜明节奏感的乐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