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10期


应试练习

作者:周国瑞等




  B文中①②处句子中“位置”的内涵是不同的。
  C在人的一生中,位置十分重要,它是一般人终生奋斗的目标。
  D生活中重要的是减轻身上的负载,包括心灵上的负载。
  E文中的“随便”“随意”等词隐约透露出作者生活态度的消极的一面。
  (江苏 唐惠忠)
  
  (三)
  
  一、阅读《岁暮到家》诗,完成下列各题: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二句通过_________方法抒发了自己在外飘泊,未能尽到承欢膝下,尽到照顾和安慰母亲的责任,十分惭愧的心情。
  2.这道诗在风格上清新自然,运用________表现手法,语言明快,不饰雕琢。
  3.诗中“家信”的寄发者是__________。
  4.这道诗明显受到______朝诗人________的《游子吟》诗的影响,完成下面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甲乙两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甲.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乙.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甲诗“寒雨连江夜人吴”进行了环境描写,渲染了________气氛。
  2.甲诗“平明送客楚山孤”句中________词(字)表现力最好,试做简要分析
  3.分析这两首诗写景抒情上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甲乙两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甲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乙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1.“天山雪后海风寒”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___________,描写景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横笛遍吹《行路难》”句中__________词最富吸表现力,请简略分析其作用____________。
  3.分析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刺鸣。
  试分析这首诗写景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北 周印龙)
  
  (四)
  
  严光宇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緟,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日:“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以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日:“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
  (选自《后汉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于北军
  舍:住宿
  B乃张目(熟)视 熟:仔细
  C愿因日暮自(屈)语言 屈:屈服
  D何至相(迫)乎 迫:逼迫
  2.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愿因日暮自屈(语言) B阿谀顺旨(要领)绝
  C帝(从容)问光曰 D建武十七年,复(特征)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括号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①遣使聘(之)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
  B①是(以)不获 ②(以)是人多以书借余
  C①(乃)张目熟视曰 ②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D①(乃)耕于富春山 ②权起更衣,肃追(于)下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严光狂傲不羁、淡泊名利的一项是( )
  ①及光武即位,乃变姓名,隐身不见。②(帝)备安车玄緟,遣使聘之③车驾幸其馆,光卧不起④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⑤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⑥除为谏议大夫,不屈。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光武称帝后,曾和刘秀是同学的严光不仅不去攀附,反而改名换姓,隐而不见。后虽然勉强来到京师,仍然是狂傲如故。
  B侯霸是严光的旧交,想邀请他来家中叙谈,严光不去,请使者捎信给侯霸:一味阿谀奉承皇帝的旨意,就会走上绝路。
  C对光武亲自来访,严光“卧不起”“眠不应”“并且以足加帝腹上”,因不喜欢光武帝逼迫太紧,才下决心隐居,表现出对皇帝权势的藐视。
  D严光淡泊名利,始终不肯接受光武帝的封官,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后人把他曾经垂钓过的地方叫作严陵濑。
  6.翻译下列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我竟不能下汝邪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除为谏议大夫,不屈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B 2.D 3.D 4.B(决定胜负的还有比这更具实质性的因素)
  
  (二)
  1.B 2.权力位置的争夺;精神领域的角逐;情感位置的争夺。3.中国人对位置看得更重,便偏狭。4.重视自己,认识自己,选择自己的方向,发挥自身的价值,而不执意于追求位置。5.在人生之旅中,要减轻身上的负载,重视、发展自己,不要刻意去争夺什么位置,这样容易活得轻松而充实。6.AD(A项与文章第12段的意思不一致)
  
  (三)
  一、1.直抒胸臆2.白描3.诗人寄给母亲。4.唐朝、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1.离别的凄寒黯淡气氛
  2.孤,清晨送友人登舟离别,遥望隔江去路,但见楚山孤峙,行者不久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3.都是先铺垫写景,情随景显,最后直接议论抒情。或即景抒情,情蕴其中。
  三、1.描写了一支远征军队活动的广阔背景:“雪后的天山,刺骨的寒风,雪后的天山一片雪白,高高低低,像大海的波涛一样,景物雄阔苍凉。
  有力烘托了行军的艰苦环境。
  2.“遍”字是“都”、“普遍”的意思,表现范围之广,思乡之情深,或写出了征人皆有的无尽的哀怨与愁思。
  3.甲先铺垫写景,情随景显,最后直接议论抒情。
  乙寓情于景。
  四、1.远近相移(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2.动静相成。
  
  (四)
  1.C(委屈、屈驾)2.C(在此文中,A“语言”指叙话;B“要领”指就会遭到;D“特征”指特意召见)3.A(两个“之”都是代词,前代“他”(严光),后代“我”,第一人称;B中“以”介词,“因为”、“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C中“乃”副词,才;D中“于”介词,在。)4.B(②④两句写皇上聘光的做法,⑤句写皇上与严光同床共卧。)5.C(严光在光武帝即位后就隐居不仕,“表现出对皇帝权势的藐视”错误,应为表现了严光狂傲不羁、淡泊名利的性格。)6.①我终究不能让你屈就我吗?②(严光)被任命为谏议大夫,但他不肯答应。

[1]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