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开弓没有回头箭 各持彩练当空舞

作者:马宽明

迅速进入写作状态,能够有话可说,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命题无疑是好命题,此点做得较好的,有“我想握住你的手”(上海卷)、“北京的符号”(北京卷)、“三话题选一”(福建卷)、“雕琢心中的天使”(广东卷)、“三字成语的启示”(湖北卷),首椎上海卷。
  在“以人为本”的背景下,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未来的作文命题在让处在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考生都有话可说这一作文命题原则上会做得更好。
  
  (三)考查方法:限制和开放并重
  作为最公平的国家级的选拔性考试,作文命题必须“戴着镣铐跳舞”,不同的只是“镣铐”的轻重而已,话题作文自白1999年登上高考舞台以来,命题从开放性增大、限制性减少到限制性增大、开放性减少再到近年的开放性与限制性并重,高考作文命题努力在限制和开放中寻找平衡点。话题作文如此,命题作文亦是如此。17个命题绝大部分由材料、提示语、话题(命题)、注意事项四部分构成。限制性通过材料、话题(命题)的内涵和注意事项体现;开放性通过提示语体现。提示语设计精心,叙述简洁,力争计考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题意。即使是命题作文,也尽量对题目给以必要的解释,这是在传统的命题基础上符合新课改精神的发展。这种考查方法将成为作文命题的主旋律。
  17个命题,开放性与限制性做得较好的有“读书率下降”(全国卷Ⅱ)、“三字成语的启示”(湖北卷),而“老鹰和乌鸦”(全国卷1)、“谈意气”(湖南卷)有较大的难度。
  
  (四)发展趋势:相互学习,彰显个性
  全国卷曾经一统天下,有着丰富的命题经验,厚重、沉稳、老练;地方卷虽然只有二两年的历史,但犹如一个个轻骑兵,快速前进。地方卷关注本地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地域色彩逐年增强,如“北京的符号”(北京卷)、“愿景”(天津卷)、“生无所息/生有所息”(浙江卷)体现得较明显些。17个命题坚持自己对作文的理解,全国卷在命制话题作文之路上执著前行,重庆卷固守着一小一大的命题形式,福建卷继续多话题选一的探索。它们互不排斥,没有门户之见,而是相互补益,互相促进,譬如,安徽卷和四川卷踩在全国卷的“肩膀”上,开始了各自的前进之旅。可以这样说,全国卷和地方卷相互映照,展现出一幅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喜人画面。
  
  三、复习策略与建议
  
  研究2006年全国卷及各省市作文命题,我们会收获很多有关日常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以及复习备考等方面的启示。下面谈谈在作文总复习上得到的启发。
  
  (一)科学筹划,突出重点
  高考作文总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系统,就必须根据考纲要求、命题特点、考生实际将训练点统筹在一个棋盘上,使之相互支撑、互相照应,推动考生作文水平逐步提升。一般而言,高考作文总复习的时间为十个月,作文训练12—20篇(含模拟考试作文)。每次训练什么点,达到什么要求,怎样讲评,要未雨绸缪,一一统筹安排。基本要求:稳扎稳打,先慢后快;狠抓质量,保证数量;夯实基础等级,兼顾发展等级。坚决避免“小车不倒往前推”、“哪儿黑哪儿宿”这种随意和无序的作文总复习现象。
  关于先慢后快:开始阶段根据学生作文水平,可以打破两周一文的训练模式,完全可以用三周甚至四周的时间写一篇作文。文章完成,重点讲评,解决共性问题,然后进行一次修改或二次修改,将原文升格至少一个等级,直到考生将共性问题或个别问题基本解决。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后,再提速到两周一文、一周一文。
  重点练习内容:发展、修养、习惯、思维。重点练习文体:议论文。以议论文训练为主,记叙文为次,顾及散文、小小说以及寓言、故事等文体,努力形成议论文、记叙文生生会写、写好,其他文体个别考生擅长的格局。实现途径:一题多体。即一个命题要求考生用两种以上的文体完成。
  着力解决的实际问题:1.议论文不会分析、堆砌材料的通病。2.记叙文叙述干瘪、情节平淡的不足。给考生讲授几种作文技法:议论文的分析方法,如归纳分析、因果分析、假设分析、辩证分析等;记叙文兴起波澜的方法,如欲扬先抑、巧设误会、设置悬念、一波三折等。
  
  (二)强化审题,练熟文体
  考生忽视审题,作文功亏一篑的现象屡见不鲜,作文曾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作品人选高中《语文读本》的金陵才女费滢滢,在2003年高考中,因不符合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要求,作文只得25分,便是一个典型例子。既然高考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审题就绝不可掉以轻心。审题训练可以采取集中强化和分散练习相结合的方法。集中强化即拿出几节课的时间只作审题练习,指导考生紧紧扣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话题(命题)中的关键字词,透彻理解其含义,要求每个考生充分发表见解,从一个话题(命题)挖掘出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立意来,再让考生优中选优,并完成部分立意的提纲。分散练习即每次作文都要求考生留出10-—15分钟的时间,审题、构思、提纲,之后才能动笔。
  练熟文体要范文引路,给考生提供名家名作或时文佳作,使其能够模仿、掌握、练熟至少一种自己能够学得来的文体结构。常见议论文的结构有:总分式、对照式、并列式、层进式。常见记叙文的情节展开方法有:欲扬先抑、巧设误会、设置悬念、一波三折。议论文的论据集中在同一领域,记叙文的内容要以小见大。练熟文体要按照审题、提纲、行文、修改的作文全程落实。
  
  (三)重视积累,用活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总复习中,教师和考生都要做善于找米、储米、吃米之人。积累作文素材有两个途径,即教师提供作文素材、考生自己收集作文素材,二者要结合起来。教师平时应该多读书、看报、上网,及时整理时事、热点,并把这些信息提供给考生,如央视每年评选的“感动中国”人物,教师要印发给考生;讲评作文时,要针对当次作文,集中提供素材;指导考生从教材中获取素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考生收看央视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东方时空”、“新闻调查”、“面对面”、“百家讲坛”、“大家”等节目。平时考生自己也应该多看一些有感情、有才识、有哲理的优秀文章,阅读一些优秀的刊、书。不管是教师提供,还是考生自己积累,教师都要要求考生及时归类、翻看、记忆、运用。
  用活素材就是在课堂上进行一料多用、一题多体的练习,培养考生以一当十使用素材的意识。教师要鼓励考生课上踊跃发言,课下及时交流,在思想的相互碰撞中使学习生活成为一个信息场、思维场,促进信息的流动、思维的发展。
  
  (四)训练思维,培养联想
  17个作文命题更加重视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尤其是思维的广度、深度以及辩证思维。我们应该有目的、有步骤地训练考生的思维,审题训练、活用素材、辩证分析、限时完成(60—70分钟内完成一篇作文)都是较好的方法。
  教师要重点培养考生的同类联想、相关联想能力。譬如阅读《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两篇文章,考生可以从中获取如下写作素材:劝说艺术、心理作用、帝王之尊与尽忠之义等。从触龙的劝说我们可以同类联想到纣王虐杀比干、毛遂自荐、魏征直谏等,相关联想到苏轼贬谪、《己亥杂诗》(龚自珍)等。同样,从触龙、邹忌善于抓住帝王的心理忠言进谏,我们也能够联想出极为丰富的内容。作文训练中,教师还要指导考生对通过联想获得的诸多素材再次筛选,将好的素材合理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审题训练、活用素材是有效的途径。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提高考生的作文水平工夫在平时,而不在一朝一夕。作文教学应当“跳出来”、“走进去”,多读(阅读生活、阅读书籍)、多写(自由性写作、限制性写作)、多改是必经之路。所以,无论教师,还是考生,都应该务本求实,扎下根去,而非好高骛远。平心静气地抓好高考作文总复习,考生的应试作文水平定会全面提高。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