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2007年高考语文湖南卷题赏析指导
作者:鲍亚民
由于作者写得扼要具体,因而刘半农形象十分生动鲜明,作者于千把字短小篇幅里概括了刘半农的一生,这是难能可贵的,反映了作者高度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2)《忆刘半农君》最后说“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是这篇散文的文眼,作者即扣住这句话,以此立意铺染全篇,他从“初次会面”到“他死去”,娓娓细说,侃侃而谈,叙优点,论缺点,信笔写去,一鼓作气,顺流直下。优点中寓缺点,缺点中说优点,这种褒贬交杂而谈的铺排,使文章避免平板枯燥,而气韵横出,其味无穷。文章段落之间连接紧凑,如“活泼”——“草率”——“亲近”——“浅”——“忠厚”,上下勾连,过渡自然,其间没有多余的铺垫。这种优缺点混谈和段落勾连的结构使散文显得紧缩而生动。
这篇散文之所以感人,还在于作者对刘半农的深深的爱,他在文章中谈刘半农的优点和缺点,目的都是为了抒发自己对他的爱,如文章最后说的,“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鲁迅说刘半农的缺点,也是为了爱,“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是非了了分明。作者寄情于他所抒写的对象,这就使所缅怀的形象十分丰满,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熠熠生辉,无限动人。
(3)这篇散文体小而意深,有杂文味道。文章用语尖锐有力,论及人事多含嘲讽,在文章最后作者写道:“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应该说,这是鲁迅写《忆刘半农君》之目的。
鲁迅在文章里抒发自己的观感,特意历数刘半农十年前的“战绩”,表扬作为“战士”的刘半农,因为他于“中国有益”,而善意批评他“据了要津”后的种种表现。鲁迅以一分为二的评价缅怀刘半农,就为的反其道而行之,免使一些“陷沙鬼”是非不分,将其歪曲陷入烂泥。显然,鲁迅写这篇悼文是为了战斗,作者的“愤火”是燃烧于整篇的,尖刻讽刺的语意即产生于此。鲁迅喜欢用生动的例子将深奥的道理晓明,这篇散文的比喻是高明的,如说到刘半农的胸无城府,以陈独秀的“内皆武器,来者小心”和胡适的“内无武器,请勿疑虑”作比,证实刘半农“令人不觉其有‘武库’”,因而觉得他可“亲近”。又如说刘半农浅而清,以溪水为喻,说他“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这就把刘半农的为人说得一清二楚。又如“陷沙鬼”的形容也很得体生动。这一篇幅很小的散文语言含量是惊人的,如“双鐄信”、“她和鐄字的创造”及“做打油诗”、“弄烂古文”、“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等等,都是新的典故,含有大量的故事,现在作者均加以浓缩,这也是这篇散文体小而意深的缘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