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模拟试题(三)
作者:姜有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 谮:诬陷
B.览劝之,为具车牛 具:准备
C.何曾、郑冲等耆艾笃老 笃:忠诚
D.吾年八十有五,启手何恨 恨:怨恨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祥“至孝”的一组是()
①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
②母尝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③丹柰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
④母终,居丧毁瘁,杖而后起
⑤祥与何曾、郑冲等耆艾笃老,希复朝见
⑥祥之薨,奔赴者非朝廷之贤,则亲亲故吏而已
A.①②④B.①③⑤C.③⑤⑥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祥的孝心可谓感天动地,他的母亲想吃烧烤的黄雀,恰巧就有几十只黄雀飞入他的帐篷中,王祥便把它们捉住送给母亲吃。
B.汉朝末年,天下大乱,王祥为了尽孝尽悌,扶持母亲带着弟弟到庐江避乱,隐居三十多年,对州郡的一切征召均予以谢绝。
C.王祥不仅居家尽孝,而且居职尽心,居位尽忠。任徐州别驾,多次征讨寇盗,保一方安定;任太保,力陈朝政得失及急务。
D.王祥家风清正,他在病重期间给后代留下了“信、德、孝、悌、让”五条遗训,其后人虽偶有违逆,却大体被遵循了下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母终,居丧毁瘁,杖而后起。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祥年垂耳顺,固辞不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五者,立身之本。颜子所以为命,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城子
■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注]。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传说帝舜二妃娥皇、女英死后成为湘水女神。
(1)这首词开篇三句“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写山色湖光极富情趣,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的下阕对音乐的描写不仅层次感强,而且手法灵活,试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____________。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屈原列传》)
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丢草绳
■ 陈传荣
小时候,每年的夏天,体弱多病的我,总要生上那么几天的疟疾。多少年来,我对夏天总怀有一种畏惧的情结。患了疟疾,多半是听之任之,家里没钱给我找医生。
有一年夏天,我病得特别厉害,时间又拖得特别长,母亲心急如焚,人明显地憔悴了,眼睛也红红的,大约是哭过了。
后来,母亲不知在何处打听到了一个“好办法”,说是让生疟疾的人,找一根草绳系在腰间,过上一夜后,第二天早上,将那根草绳解下丢在路口,如果有人从草绳旁经过,那么,这人就会带走草绳上的疟疾,而原来生疟疾的人也就会好了。
得到这样的“好办法”,母亲并没有露出喜色,反而更加唉声叹气了:都是乡里乡亲的,让谁带去也不忍心哪!但看到我被疾病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样子,母亲终究还是违着良心按那方法做了。
记得那天晚上,母亲一边给我系着草绳,一边还心事重重地说:“你这个病秧子,咋就这般累人!”我知道,母亲之所以呵斥我,其实是因为她的心里很矛盾。
一个不眠之夜过后。天色还没有完全亮,母亲就将我腰间的那根草绳解下,然后,趁着朦胧的夜色,匆匆地丢在了一条并不很远的乡间小路上。丢下草绳后母亲便逃似的跑了回来。
到家母亲还喘着粗气。过了好一会儿,母亲才定下神来。她轻轻地安抚着我:“没事了,妈已为你丢了草绳……”
然而,非常不争气的是,虽然母亲为我丢了草绳,但我的病却并没有因此好转,反倒烧得越来越厉害了。这不由得使母亲更加失望和惶恐起来。
一天,在我迷迷糊糊发着烧,无力地躺在床上的时候,邻居家有位叫“三姨”的来看望我。坐在床沿,三姨用手摸了摸我滚烫的额头,心疼地说:“这伢子,真是遭罪!”母亲也就愈加悲叹了,母亲说:“在往日,生上几天也就好了,这趟都拖了这么多天,还没有见好的样子,真不晓得是怎么弄的!”然后,母亲就开始抹起泪来。
三姨的眼也红红的,她没提看病的事,她知道母亲没钱。“你给他丢过草绳了吗?”过了一会儿,三姨问。母亲显得很不好意思,说:“丢过了,但是没用,你看这伢子还是这样病着。”
三姨问母亲将绳子丢到了什么地方。母亲告诉了她。三姨拍了一下腿说:“你怎么将绳子丢在那儿呢?那条小路根本就没人走的,没人走,怎么能带走伢子的病呢?”母亲这才恍然大悟起来。三姨没有再说什么,她与母亲都望望躺着的我。
三姨从我家离开的时候已近黄昏,落日的余晖将乡村照得金黄金黄。母亲将三姨送出屋,说了些客套话,然后,返身回到屋里为我敷了湿毛巾,倒了一杯开水,出去了。
母亲是打算去菜园掐一些菜回来做饭的,但很偶然的一瞥,母亲怔住了。母亲发现,刚刚由我家走出去的三姨,正快步朝着母亲丢草绳的那条小路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