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模拟试题(六)

作者:朱跃生




  ②今陕西、辽东边患方殷,湖广、贵州军旅继动,不知何以应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给下列语句断句。(3分)
  土 木 日 兴 科 敛 不 已 内 府 工 匠 之 饩 廪 岁 增 月 积 无 有 穷 期, 财 安 得 不 匮?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10题。
  端居
  ■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的意思是闲居。
  8.有人评价这首诗的首句,说其中“悠悠”二字极佳。其佳在何处?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试分析三、四句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作者是如何表达思念之情的?请结合全诗作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书怀》)
  (4)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_____________,鲜克有终。(《诗经》)
  乙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乡村的夜晚
  ■ 向卫华
  ①一轮满月,如一朵盛开的玫瑰花饱含浓香,开在碧霄,乡村便沐浴在玫瑰色的月光里。月光在树林里流淌,轻轻地,就像一个女子走在出嫁的路上,羞涩得让这个世界只剩下它的心跳和呼吸。
  ②如山间湿地里冒出来的一朵褐色的蘑菇,乡村静卧在青龙似的大山脚下,绿树翠竹掩映着农舍,花香鸟语缠绕着农舍,庄稼果木环抱着农舍。此时月色像一片轻柔的巨大的白绸子把乡村包了起来,一阵清凉的夜风悠悠吹拂,送了温馨的泥土气息和庄稼的幽香;夜风像一壶老酒,把房前屋后的树、竹灌得有点微醉。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如山菊花似的细碎,星星点点地洒在院子里。
  ③乡村的夜,轻柔得像湖水,隐约得像烟雾。月光像水一样从天空中泻下来,静静地泻在农舍上。屋外,田里的蛙声、地里的虫鸣如潮,“呱呱”声、“嗡嗡”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从屋里的柴堆里,隐隐传来一阵狗吠,“汪汪”两声,仿佛一个粗鲁的莽汉突然插进一句话似的,让人感到惊奇和意外;栏里,牛正在吃草,一股浓烈的混合了草料的牛粪的气息溢满乡村,由于头部不停地摆动,肚子下的牛铃发出了“丁零当啷”的声音;白天吸足了阳光的庄稼,此时也在使劲地拔节疯长,发出“嘎巴嘎巴”的响声。屋里,几个女人散坐在电灯下,围着电视,一边眼睁睁地瞪着电视,随着剧情的发展,或摇头叹息,或捧腹大笑,一边穿针引线,白天挥锄舞锹的大手此时变得如此纤巧,把那一根根五颜六色的丝线逗弄得在胸前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一群汉子头攒在一起,或蹲或坐或站,在下象棋,白天盖过风雨声的嗓音,此时温柔了许多,偶尔从胸中吐出一个“将”字,手也只是将象棋轻轻移动一下。
  ④月亮,像一面白玉镜子,像一颗巨大的珍珠,嵌在天上,正无声无息地把它的光辉洒满了乡村。乡村里的人没有专门出来散步的,因为他们就生活在月光里,月光对他们来说仅仅就是起照明作用。他们能够就着月光,找回白天丢在田里的一张犁、一把锄,或者拽一把明早引火用的干柴,免得被露水打湿。当然,这么好的月光,也有人出门,那不是吗?弯弯的小路上,一片片树叶把月光使劲地往怀里揽,一个握着手电筒,背着猎枪的后生匆匆行走着,他是去套山鸡的;田边,一阵风吹来,月光在稻叶上舞蹈着,犹如美丽的少女,一个腰上系着竹篓的汉子转来转去,他正在捉黄鳝;有时也会有一个小女孩,或一个小男孩,推开虚掩的大门,乘着迷蒙的月色,东瞧瞧,西望望,一时快,一时慢,生怕有一双夜的眼睛跟着,犹犹豫豫,躲躲闪闪,羞羞答答,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小巷,走向溪边的柳林里。
  ⑤夜色越来越浓了,一片寂静包裹着整个乡村。月光下只有花儿在静静地开,花香在悄悄地飘。
  12.第①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乡村的月光有何特点?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在第③自然段为什么要详细写牛铃“丁零当啷”的声音及庄稼拔节时“嘎巴嘎巴”的响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3] [4]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