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促进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
作者:陆书伟
再次,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由于我们强调不允许改动,学生会逐渐注意措辞,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内部语言直接过渡到外部语言,省去了中间环节,提高了思维的速度。
最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会发现:原来司空见惯的东西竟然有很多可以写,自己竟然可以那么快地作文。由于不会占用他们太多时间,又由于主题自由,学生不但不会厌倦,而且积极性很高。
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限时写作虽然简便,但如果操作不当,也会使语言训练进入死角。因此,我们要灵活掌握方法,选取好的题材,不断训练新的内容。
1.选择题目。题目一定要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如:“回忆暑假中的经历”“回家路上”“怎样看待弱势群体”“在忙碌的日子里”“我的一天”“假如有一天我是×”等。即使初高中题目有交叉,也丝毫不会影响写作质量,因为学生的感受和想法是不一样的。
2.训练要有侧重。短时作文每次都要有明确的训练内容。比如这次写人,下次就可以写事或者写景;这次关注的是结构框架、段落安排,下次就可以注重内容。教师每次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使学生每次训练都有新的收获。
3.训练频度。不可过多,适可而止。每周一两次即可,太多会让学生反感。而且,不能老是写有头无尾的文章。训练是一个对思路的牵引,要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完善文章。
4.要注意修改。不允许改是说在写的过程中不能改,写完之后,则要把废话、假话删掉,这样以后就会少写类似的话。
5.细节描写。在短时间内,要写出结构好、内容丰富的文章是不容易的,因此,要重视片段训练。训练时要确定好写什么景物、什么场景、什么人物形象,同时也要掌握好时间。
6.每次训练结束后,不管有没有写完,都要签上名字和时间,以便和以后的作品比较。
当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即达到一定篇幅、没有或者只有极少数地方修改之后,就要转入对学生的提高训练,比如在详略得当、用词准确、细节描写生动、引用恰当、运用修辞得体等方面的训练。
需要说明的是,要想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全面提高,离不开日常的练习。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适应了这种写作方式之后,自己定题,自己把握时间,自己安排内容,使语言练习的动力由外部转为内部。
这种练习使写、思同步,解决了讲、写脱节的问题,省时、省力、有效,真正做到了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语言训练方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