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2005~2008年中考写作试题宏观变化分析

作者:王善峰 田 里 张雪薇

在__的引领下”,这是站在自我立场上对社会人生的体察;2008年是“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则更多地关注对方。看世界的角度不同了,自然也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种命题理念的转变在高考中也有所体现,如2008年上海卷作文题目“他们”,突破了自我这个认知中心,体现的是一种宽容、广阔、融合的现代意识。
  可以看出,2008年的试卷相较前几年,作文材料来源更加广泛,材料内容更加丰富,命题者的视野更加开阔。
  
  四、测试形式的宏观变化分析
  
  形式是内容的载体。测试形式是试题变化最直观的因素,反映了命题者对试题测试内容和价值取向理解的变化,折射出所评价的课程的变化。2005至2008年的四年中,中考写作试题在测试形式上的宏观变化体现出以下特点:
  1.限题作文比例高于选题作文
  《课标》提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在中考这样的终结性评价中,综合性考查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是命题者所要考虑的。所以试题的设置方式很重要。总的来看,中考写作试题的设置方式可以分为限题作文和选题作文。在88套样本卷中,2005至2008年,限题作文的设题方式多于选题作文的设置方式,分别为12:10、12:10、13:9和12:1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考场上限题作文更能发挥甄别性的选拔功能,具有更好的规定性、操作性和限制性,易受命题者的青睐。
  2.命题方式变化显著
  对学生写作水平的综合考查还表现在写作试题命题方式的变化上。从88套样本卷来看,2005年话题作文所占比例最大,在34道写作试题中有12道属话题作文,占总数的35%;全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分别为6道和7道,各占总数的18%和21%;各种命题方式试题数量的值域差距为5道。2006年和2007年,全命题作文比例上升,各为12道和9道,分别占当年写作试题总数的35%和27%;2006年各类命题方式试题数量的值域最大差距为5道,2007年最大差距为2道。2008年全命题作文比例又进一步增大,出现了极速攀升的趋势,34道写作试题中16道为全命题作文,占总数的47%;话题作文的比例下降,34道写作试题中仅有5道,占总数的15%。
  3.试题写作量的总体特点
  各地中考作文对写作量的要求各不相同,通过分析88套样本卷可以看出,各套试卷写作字数的基本趋向是以500字和600字为限,下限低不过500字,上限高不过600字。在22个省市的四年中考写作试题中,每年仅有3~4份要求在500字以下,约占14%N18%;1~2份限定了字数的下限和上限,约占5%~10%:而明确要求不少于600字的每年有12~18份,约占55%~82%。可以看出,600字成为命题者比较认可的适合7~9年级学生的字数要求。参照中考试卷的印制特点,一般写作部分会印制作文纸,所以表格的多少也隐性地给出了字数的上限。
  4.文体要求
  在样本卷中,“不限文体”占的比重最大,2005至2008年分别为:16、15、10、8,分别占当年样本卷的73%、68%、45%和36%。在不限文体的要求中,每年都有限制诗歌行数的要求,但比例很小。另外,不限文体的要求所占比例逐年下降,从73%下降至36%。与此相对应的是对文体的限定增多,诗歌和戏剧越来越被迫“远离”中考语文试卷。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指定文体的现象,2005年、2006年没有出现,到2007年出现一题,2008年又升至2题。可以看出各地命题者对“取消文体、漠视文体”的弊病已有所认识。《课标》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可以预见,2009年指定文体作文仍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就2008年中考作文的文体限制来看,记叙文仍是未来中考写作试题考查的重要体裁形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