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1期
网络语言『说都不会话了』
作者:佚 名
按理说,科学越发达,对于语言的掌握和使用就应该越准确。但是,有些时候也不尽然,网络语言就是如此。若是新手,初登网络,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肯定犯晕。面对铺天盖地的网络语言,不仅张口结舌接不上话茬儿,而且手足无措,仿佛自己不会说话了。
网络语言,是怪词、错字、别字的天下,也是数字与字母的世界。见到了“造砖”“灌水”,别以为到了建筑工地,遇见了工头。其实,那只不过是说在聊天室或BBS版上的发言“用心写”与“随意写”。瞅见了“屁兔”“猫”,也别认为是到了饲养场,在谈论动物新宠。这不过是“奔腾处理器芯片第二代PII”和“调制解调器MODEM”等硬件设备的外号。若是瞧见“版猪”“大虾”“菜鸟”“烘焙鸡”“酒屋”“酒吧”,也犯不着没事偷着乐,没人请客设饭局。“版猪”不过是“电子公告版管理者”;“大虾”和“菜鸟”是“超级网虫”与“网络新手”的代名词;“烘焙鸡”是“个人主页HOME PAGE”的谐趣音译;“酒屋”“酒吧”则是“WIN95”和“WIN98”操作系统的简称。在屏幕上若有“TMD”“NND”“PMP”“WBD”这样的字母,也别费心思琢磨,是不是发现了美国弹道防御系统、联合国中的某个国际组织,或是世界经济贸易协议,这些统统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网络脏话。还有那一串串数字:“687”(对不起);“886”(拜拜了);“7456”(气死我了);“5555”(伤心地哭声);“562059487”(我若爱你,我就是白痴),叫人瞠目结舌。
网络上的有些文字游戏,怪词、错字、别字变成了幽默,规范的语言变成了调侃,外国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变成了字意表达。这些叫人看不懂,瞧不明白的“网络语言”与正常的汉语杂糅相间,就好像西餐的开胃沙拉上浇的不是千岛汁,而是王致和的臭豆腐,不仅生猛过头,并且消化不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是这个国家与民族的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文化基石。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保留至今,其中规范的科学的语言文字,是维系这种文化的纽带。
语言的纯洁,不仅仅意味着文化的纯洁,更意味着价值观念的纯洁。没有对自己母语深沉的热爱,就不可能有对自己国家历史的尊重和对自己民族价值观念的操守。
如果有一天,你收到这样的来信:“7456,TMD!大虾、菜鸟一块儿到偶的烘焙鸡上乱灌水,这些水桶真是BT!哥们儿用不着PMP,到底谁是好汉,光棍节过招。94酱紫,待会儿再打铁。呵呵!”你觉得这还像是正常人讲的话吗?
或许自己“升级太慢”,缺少一颗“奔腾的芯”,或许自己对这些“网络语言”无法“兼容”,每当看到电脑屏幕上出现这些刺眼的文字,我都会落荒而逃,关机下网,马上把自己刚才在虚拟世界中的脑子和语言迅速“格式化”。否则,日子长了,没准儿自己也会落下病根儿,真的连“说都不会话了!”
(摘自网易新闻频道)
编后:中国的网民已达到几千万。对于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网上的语言,不管它们是白痴的梦呓,还是天才的创意,过早地对它们进行褒贬都是不适宜的。语言本来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而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终究逃不出“适者生存”的定律。因此,我们何不让网上语言“语竞网择,适者生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