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校园文学月报
作者:佚名
一阶阶血滴
啊,英雄的雨花石
我满怀崇敬拜谒你
仿佛又置身于炮火纷飞的年代里
迎着细雨
轻轻走近来
真怕惊醒你甜甜的酣梦
真怕惊扰你平静的心绪
一步一个虔诚
一步一段历史
啊,英雄的雨花石
我饱含热泪凭吊你
仿佛又回到那血雨腥风的岁月里
顶着霏霏细雨
紧紧拥抱你
我能感觉你脉搏的跳动
我能感觉你均匀的呼吸
乡下三月
河南虞城沙集中学 梦 阳
把春天的嫩条儿
裁成一支长笛
横在三月的唇边
轻轻一吹
蛙鸣就起伏成了波动的清溪
鸟语便把天空涂抹得山水画般美丽
三千里江山灿然一笑
风簌簌 鸟啼处
尽是杏花春雨
斜风里依旧无需归去
斗笠和雨丝早已达成了默契
最爱低吟浅唱的画眉
无须平平仄仄 自有无尽的诗意
乡妹子 披一方烟水蒙 的头巾
把弯弯的乡路走得松松软软
牧童们 悠然坐在牛背上
闲望一行白鹭上青天
轻烟缭绕的暮色里
常有不知名的鸟儿
到农家灯火上小声地过夜
这乡下的三月呵
随意一株花草
就能以拟人的手法深深打动你
2004年的第一场雪
山东莱芜陈毅中学李 迎
来自西伯利亚的雪花
从天而降
将温暖重重包围
这是2004年的第一场雪
似乎
每年的第一场雪都更多地
飘进记忆里了
河流、麦田、山川
都一点一点被洁白吞噬
天渐渐黑了 雪越下越大
今年的种子蜷缩进明年的收成里
娘的心事 是赶在天亮前
让孩子穿上厚厚的冬衣
爹的心事 是明早到田里转转
听听庄稼们在棉被下均匀的呼吸
而我的心事
是让可爱的学生们
努力站成一株株麦子的形状
在幸福中快乐地拔节
努力向上
雪松
(俄)蒲 宁
墨绿色的雪松生长在幽谷之间,
我爱这幽谷,爱这沉寂的山峦;
雪松向遥远的峰巅翘首,
又向平坦如镜的湖水照看。
墨绿色的雪松在山中孤独忧烦,
我爱这春日时光星的清冷幽静;
嫩绿色的森林在周围欢舞,
紫罗兰已在树根下开放。
我爱大自然,爱它的永远变幻,
在变化中它生活,焕发着美的容颜。
怎能相信那邪恶或者背叛?
不幸的日子一定会烟消云散!
墨绿色的雪松生长在幽谷之间。
你成长吧,迎着宿命的磨难!
时光流逝啊,一天,一年,
然而,哪一天也不会不把你想念。
在突破中催放生命之树
山东沂源职教中心宋以民
一只龙虾和一只寄生蟹不期而遇于汪洋大海中。龙虾异常脆弱的身躯引起了寄生蟹的注意。原来龙虾为了更好地生存,刚刚蜕却了陈旧的一层外壳。望着有些弱不禁风的龙虾,优游于壳内的寄生蟹,不无怜悯地问道:“老弟,你的身躯怎么变得这样柔弱,难道你不担心自己因此会随时成为别人裹腹的口中餐吗?再说,你这般虚弱,单是一阵海流,就足以让你有被岩石擦伤的致命危险。”龙虾听后,则不以为然地对寄生蟹讲:“你的担忧听来不无道理。但你也该明白,我的每一次脱壳,虽然暂时多出了一份危险,它却给了我一个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壮并能承受更多、更大风浪考验的宝贵机会,并因之大大提高了我抵御更大危险考验和自立生存的能力。承受一时的考验而增长我日后更加从容生活的能力,冒这暂时的危险也是值得。”寄生蟹听后默然无语,龙虾于是自信地深入大海畅游起来。
生活的汪洋大海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活空间。但安于现状,自足于即有的生存空间,而不主动去在寻求突破的过程中,充分展示生命的光彩,去实现生命一次次的新超越,那生命便将是黯淡无光的,人生也注定是没有前途的。就像寄生蟹一样,不在敢于突破的尝试中,体验更加精彩的生命世界,只把生命完全局促于一隅之中,一壳之内,慑服于人生的风风雨雨,生命的美丽必将会因为这个挥之不去的壳而大打折扣。反之,如果大家能用龙虾的心态去直面真实的生活和生动的世界,那么,每个人就都可以走出自我。每一次大胆的尝试和努力,不仅能丰富自己的人生底蕴,还会借着一次次的超越,让自己在高屋建瓴的更新起点上,拥有一个享受更加美丽人生的坚实基础。
不敢舍弃,你将会使生命永远徘徊踯躅于黯淡的阴影中;敢于突破,生命必将会为你绽放出璀璨夺目的绚丽花朵。
宋老师是我们眼中的“新新老师”,他的挫折教育是我们这代孩子成长的需要,一句“只把生命完全局促于一隅之中,一壳之内,慑服于人生的风风雨雨,生命的美丽必将会因为这个挥之不去的壳而大打折扣”明白地告诉了我们接受“挫折”教育的必要,宋老师果敢坚强的精神时时鼓励着我们,放开手脚,敢于舍弃,享受更美的人生。
——沂源职教中心学生兰 婷
走不出的怪圈
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文 姝
秋雨梧桐叶落,在往昔引得我悠然地坐下,再诵上几首小令吧。叶子在脚下踩得沙沙作响,我不敢多一份留恋,卷在前人的狂潮里。狂潮涌向一个明确的地方,那就是分班考试的考场,划一的脚步惊人地没有犹豫。
试跳成功。班主任笑了一笑,将成绩单递给我,姓名栏后面交错地满是“快慢”二字。他用手指着对应我的那个“快”字,顺势看去:好像一条光明大道。我在快班,寝室的夜晚,自顾自地念着。什么将会发生?我怎么知道,耳侧却只是室友小帆的隐泣。
孔老师也难逃此劫了。在满城风雨的几天里,这是我必须瞠目相见的最残酷的事实。那个高大温和的孔老师,那个对答如流、学贯中西的孔老师,那个每周写30个学生的家长联系本被认为是自找麻烦的孔老师,那个把全班胆小鬼调教成口语高手的孔老师,一瞬间不见了人影。据说班级平均分比另一位老师稍低0.5分,慢班去了,同学们叹息着,众口一词地告诉我。多么宽而又深的一道鸿沟,从此快慢班之间遥遥地相隔两岸,让我猛一回首浑身森凉。
我确实显得多虑了。踏着快班节奏行走的我,一开始还只是深沉地怀念着过去,换来的是满篇语法笔记来不及复习。怎么连适者生存也忘了?怎么可以在八面而来的摩拳擦掌声中自甘沉寂?数周以后,我越过95分的横竿,算是在快班站稳脚跟。然而默默一想整日里全无笑声的快班教室、整日里没有空隙的大篇笔记、整日里不能随便一张的嘴,那个硕大无朋的95分,着实噎人。
学校里已寻不见孔老师的踪迹,虽然慢班教室就在隔壁。他似乎故意不愿与我们相遇,课前也罢,课后也罢,去时只无情地留下数行潇洒的英文在黑板上。他的办公桌里一定还保存着那张我们执意相送的奖状,他的记忆里一定还珍藏着口语竞赛时学生的精彩演绎。在我的书橱里,存放着几本厚厚的家长联系本。我真想让每个人看一看,真想让每个人因此拥有希望——还有这样敬业的老师。质朴、温润,悄悄流淌着精神财富。他甚至占据了我们本可以用喧嚣的偶像明星填充的精神世界。如今他却被贴上封条——慢班老师、次等老师。
回孔老师那里去!今天清晨,我为自己的决定异常振奋。我仿佛已感知到自己重新恢复活力的头脑,耳闻到满堂会意的笑声,所有的臆想让我不觉中步履如飞。楼道口,一侧是涌向慢班教室的人群,另一侧是涌向快班的人群,我定定地一看,刹时梦醒了。你在做什么?那可是慢班,那可是全班倒着数的人才进去的慢班,可以说是差生集中营。你要把重点高中往水里扔么?你要把通向重点大学的独木桥拆了吗?心头一紧,脚步一折,头一低,冲入另一股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