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第三编 话题作文(三)
作者:黄 琼
吃完早饭,梅牵着牛又来到东山上。累了,她就坐在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聆听着对面山上学校里传来的琅琅的读书声。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她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耳边响起了一首首欢快的歌曲。“是啊,读书真好啊!”她喃喃自语。
许多次,她情不自禁地来到学校门口。校内是别样的世界,梅总是看得眼馋。有时遇上升旗,喇叭一响,她就站直身子,唱着老师教的国歌,严肃而又认真。最热闹的是体育课,和她一样大的女孩儿,穿着漂亮的衣服,像蝴蝶一样翻飞着。此时她多想也变成一只蝴蝶啊!
门内是一种诱惑,直到一个周末的下午,校内空无一人,梅再也忍不住,走了进去。她径直走进初一的教室里坐了下来——像个学生。她掏出通知书,摊开,平放在桌上,大声地读着。然后是背,将原先学过的课文背了一遍又一遍。她唱起了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声音清脆悦耳,惊飞了屋顶上的小鸟。她的心,随着那鸟儿一起飞翔。——读书,真幸福!
“读书真好!”许久以后,梅还常常这样说,只见她脸上有一抹醉意,就像醉了酒的夕阳。
由山写到月,由月写到人,巧妙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环境。
补叙有关情况,点明主人公梅的艰难处境。
“山一样的沉重”,就近设喻,新奇、形象。
“一擦”,典型而又真实的细节描写。
通知书激起了梅美好的想象,此处也暗示了她的理想。
“缓缓”“藏”“低头”等词表现了梅特有的复杂心理。
为什么“又来到了东山上”?令人生疑。
两个比喻,形象生动,恰到好处。
“有时”“最”,说明她不止一次来到校门口,照应了前文的“许多次”。
“径直”暗示她对学校很熟悉。
这一组动词的使用非常准确、生动。
“飞翔”一词显示其兴奋、激动。
结尾有余味,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整体评析】文章叙述了一个山村小女孩儿因家里穷不能上学的经历,作者抓住人物特点,细写其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使主人公梅闪耀着独特的个性美。梅在山村的穷家小户里长大,母亲的去世,父亲的沉沦,使她成长为勤快、朴实、善良的孩子。她与别的孩子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那个上学读书“情结”。作者通过具体细致的描写,刻画了一个典型形象,旨在引起读者及全社会都来关注这个特殊群体。文章在记叙、描写中涌动着深情,很能激发读者的感情。本文很少直抒胸臆,而是将感情融汇在景物描写(如开头写月光)、人物描写(如“她的心,随着那鸟儿一起飞翔”)等文字之中,这比简单、直露的抒情更有震撼力。
题例演练场
1.人生之爱,始于亲人。有人说,世上种种情感,亲情最原始,最长久,也最真实。她只求付出,不求回报;她朴实无华,永不褪色。可以这么说,亲人之爱是滋润人类心田的甘露,是远行游子的心灵港湾,也是人类社会绵延不绝的不竭源泉。
阅读上述材料,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以“亲情”为话题写作,最需要一个“情”字。应该从平凡的生活中找出动人的细节、动人的瞬间,带着深情描述它、赞美它。只有作者自己先感动了,才有可能感染读者。因此,我们通过深入细致的动情回忆或片断组接找到写作内容,以凸显真情。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压力摸不着看不到,但压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小到个人,大到集体、国家,都被压力压着。你看小学生有作业压力,中学生有升学压力,大学生有就业压力,职工有下岗压力,企业有生存发展的压力,国家有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竞争的压力……你面临着什么样的压力?你怎样看待压力?你会消除压力吗?
请以“压力”为话题作文。可以发表议论,可以抒发感情,也可以记叙经历。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不管是来自苦难、挫折或者挑战的压力,还是来自目标、志向的压力;不管是来自外界的压力,还是来自自身的压力;不管是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压力,还是来自国际、星际间的压力,都可以成为前进的动力、发展的动力。但是,压力过重,就会成为前进的阻碍。
如果你有意写一篇议论文,一定要讲究现实针对性——你是从现实中的现象引出话题也好,还是举例、说理中联系现实也好,你的议论要有关注现实、干预现实的意识;如果你有意写一篇记叙文,你可以在表达真情、细节生动、心理描写细腻动人等方面着力。如果你愿意,运用对比手法是能够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的。
【范文示例】
妈妈,我想对你说
夏 天
妈妈,我想对你说,不要让所有的苦楚都藏在心底,不要把所有的艰难都独自忍受,行吗?
那天,爸爸还在弥留之际,你紧握着他的手说:“放心吧,我会带着孩子好好生活的。再大的困难也压不垮我!”我看见你说这话时脸上写满了坚定。当爸爸留下一身债务去世后,你谢绝了所有的亲朋好友的邀请,执意留在家里照料我的起居。你总是对我说:“孩子,妈妈还有份好工作,每月有500多块钱的工资,家里的事儿你别操心。只管好好学习吧!”
两年来,我不知道,在无眠和寂寞里,是不是思念的泪水伴着你走过漫漫黑夜;我只知道,每当我想念爸爸的时候,你总会含笑劝慰我、开导我。我不知道,多少次你谢绝了别人送上门来的“救济金”;我只知道,每当我要学费时,你从来没有犹豫过!我不知道,你贴进了所有的双休日和假日加班,有没有想过自己也该休息休息;我只知道,家里事无巨细,照例不许我动手!妈妈,这样下去,你承受得了吗?
那个星期天,你说单位今天又该你加班。你走后,我应同学之邀到城中的商场里买几本书。站在商场的二楼窗前,我一眼就望见楼下街面上那件褪了色的浅黄色春装。啊,妈妈,那一定是你!那件简直可以进博物馆的浅黄色春装,那行色匆匆的脚步,那不是你是谁呀,妈妈!你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高声喊着:“卖报哇,看晚报啊!看英雄王伟智斗美国佬啊!”什么,你在卖报?只见你熟练地将一张张报纸递进一辆辆停着的小车里晃一晃,兜售着自己的报纸。一刹那,我明白了,难怪你天天“上班”,原来你早已下岗了,大街就是你用以养家糊口的“单位”啊!一阵大风卷着扬尘吹过来,你侧着身子站在那里,一只手举到额前遮住眼睛,一只手将报纸揽在怀里,半天站着不敢动。迎面而来的一辆自行车倒在你身旁,你伸出手去一挡,怀里的报纸顿时随风飞舞起来。“我的报纸,我的报纸啊!”你在风中无助地喊着,却怎么也留不住那些报纸的脚步!我看见你呆立在风中,又痛苦地坐到地上,头低在两膝之间,肩膀在颤抖。我仿佛听见你“嘤嘤”的哭声。我再也忍不住,冲下楼去……
妈妈,有泪水就在儿子的怀里痛痛快快地哭上一场,有苦水就在儿子的面前干干脆脆地吐出来吧!儿子虽然稚嫩,但我愿意和你一起分担生活的风风雨雨!
妈妈,亲爱的妈妈,我的话你听见了吗?
【简评】《妈妈,我想对你说》刻画了一个自立、坚强而又充满爱心的母亲形象,表现了对她的理解、热爱之情和为她分担艰难的急切情怀。情郁于怀,发之于文,可谓声声呼唤语含情,句句牵动读者心。本文在写作上的成功之处,很大程度取决于作者对动情点的选取和表现上。文章所选取的报纸被风吹散后,妈妈无助地哭泣的场景就是本文的动情点。为了让这个动人的情景拨动读者的心弦,作者有意识地在文章前半部分做了许多铺垫。比如,妈妈“含笑劝慰我”,比如对我不辞学习费用,当真相大白后,这些交代又会是怎样地撞击着读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