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2006年中考作文展评(一)
作者:萧 珞 黄耕夫
关爱,宛若那漫天的白雪,让生活变得单纯而美丽。
【简评】
一篇短短的文章,用几个小小的画面,却想悟透一对幸福夫妻的人生秘笈,思路有几分离奇,情节有几分夸张,然而可喜的是,作者没有停留于表面的述说,而是在层层铺垫的基础上,把握住了情感的爆发点,用最后一个画面里的一句话“谁家女人不想在自己老公后面过一辈子”,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关爱的美丽。看来,本文之所以能够获得高分,一是得益于巧妙的构思,二是得益于真挚浓郁的情感。
(荐评老师 萧 珞 黄耕夫)
【失误文讲评】
做人要有孝心
北京一考生
太太老了,外婆和妈妈尽心服侍,给她好吃好穿,她老人家倒也挺高兴的。近来,太太总是倚在床靠板上发愣,外婆悄悄问起,太太眼里竟闪烁着泪花说:“我想老大了。”
听到消息,舅公立刻告假,从成都千里迢迢赶回南京,探望风烛之年的老母。母子相见,格外高兴。舅公问:“妈,现在身体还好吗?”太太仍兴奋地点头:“好!我还能走哩!”大家大吃一惊,只见太太慢慢走起来。我赶忙上前,扶着太太坐在一张藤椅上。
舅公说:“妈,瞧你的头发都乱了,我来代你梳一梳吧。”太太欣慰地说:“好!好!”舅公转身拿了一把梳子,认真地帮太太梳头,梳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将太太的头发梳好。舅公梳好后,就放下梳子。舅公又拿了一顶黑线帽,给太太戴上,又理了理包在外面的头发,笑了笑:“妈,好了!”
太太被我们扶回床上躺下,舅公帮她掖好被子,出了卧室,我问舅公:“舅公,刚才你为什么会哭呢?”舅公拉着我的手坐下,叹了一声:“做人要有孝心啊!‘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我一个做儿子的,竟不能长久地关心母亲,我心里不好受啊!”
舅公的话很深奥,但有一句我听懂了——做人要有孝心。于是我眼里也热乎乎的。
【望闻问切】
这篇文章的优点是能够选择一两个生活的细节对人物进行刻画,从而表现文章的主题:做人要有孝心。只是这篇文章中缺少对细节的具体刻画与细致的描写,从而削弱了文章的感召力,也使得文章的波澜受到大的影响。如果能够在文章的开头对老太太的平时的表现进行描写,再进一步过渡到看见舅公后的转变过程,这样可巧妙地掀起波澜。再者描写舅公为太太的梳头这一细节也刻画不够细致,如果能够再细致一些,可以更加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这样,字数不够的问题自然也就消失了。要想把这篇文章修改好,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是使细节具有细节必须具备的特点,即细致感人。其次是应当充分写出人物表现的转变,这样才能将事情叙述得有波澜。
【中考风向标】
北京市的命题已经走过了全命题时期,确立了材料作文的稳固地位。其材料又具有“一拖三”或者“一拖四”的性质,即:在一个母话题之下,集中了三四个子话题。2004年,母话题是“学做人”,子话题是“接受自己”“欣赏别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2005年,母话题是“某个节日的来历、风俗”,子话题是“最令你难以忘怀(的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的看法与感受)”;2006年,则是由一个与海啸有关的故事引出的“沉着、自信、关爱、知识的力量”四个角度的命题。这种形式命题,具有较强的指向性,也给考生以宽松的写作环境。可以说,这种命题,是海淀的一大特色,也逐渐成为北京的特色。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命题形式北京考区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同时,所涉及的内容,一般是那种大气、有文化含量的话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