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桃花源祭

作者:侯 瑶




  武陵人发现桃花源后,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在金钱的诱惑下,渔人忘记了当初智者告诉他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训诫,故意把线索卖给了出价最高的电视台,做一次导游,再去一次桃花源。
  又是沿溪而行,依旧忽逢桃花林,仍然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又到了桃花林尽头,又看到了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数朝的遗民。桃花源人看到他们的到来,颇为不悦,但本着来者是客的古风,设酒杀鸡作食。记者们一边享用着美酒,一边拍奇闻趣事,桃源访谈很快就拍完了。
  一拍完,就拿到国外去放映,老外大叫“Good”,将当年的“金蛙奖”颁给了他们。
  消息很快传回来,传到一直找不到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太守耳中,太守立马兴奋起来,决定部署以开发桃花源为龙头的经济战略。
  首先贷款10亿元,修建直达桃花源的高速公路。再贷款5亿元拓宽水渠,为满足游客的需要,建一栋60层的星级宾馆。不仅如此,还请陶渊明写了一篇《新桃花源记》,拉明星当形象大使,到处唱“我爱桃花源,就像老鼠爱大米……”于是,一些好玩儿贪玩儿会玩儿的主儿,如苍蝇一般涌来。自从飞机场建好后,桃花林面目全非,所剩无几。
  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桃花源人无师自通地搞起了市场经济。一些古玩、古董成了商品,甚至包括猪牛羊等都被抢购一空。
  各路官员自不会放过这处名胜古迹,就在各自显眼的地方建起了风格各异的别墅。从此桃花源变成了一片钢筋水泥丛林,没有任何绿色。
  这里的游客,早已对那些单调的风景不感兴趣了。他们大都生活在大都市,对此变化甚为不满。于是人们不再来桃花源了,在桃花源发了财的客商们也弃之而去,桃花源就像被啃过的骨头一样无人问津。
  经此一劫,桃花源人都指责到过的渔人,破坏了他们本来美好安定的生活。现在连良田美池都没有了,只剩下空洞洞的一个又一个的房子和堆积成山的垃圾,桃花源人的生计都成了问题。
  无奈,他们只好告别了居住甚久的桃花源,踏上了艰苦、忙碌的打工生活……
  (指导老师 白艳萍)
  
  【细细品味】
  开篇设悬,引起下文,扣人心弦!
  连用三个“又”字,生动再现桃花源风景依旧,古风尚存,为下文情节发展作有力铺垫。
  从侧面有力地烘托了桃花源的魅力无限!
  链接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合情合理,奇特巧妙。
  运用仿拟,推陈出新,把现代的包装与炒作方式也拿来用上,真是妙不可言。其语言鲜活,风趣幽默,闪耀着创新的光芒。
  以夸张之法,有力地表现了市场经济的强大冲击力。
  用“钢筋水泥丛林”作比,说明桃花源特色完全丧失。
  以“被人啃过的骨头”作比,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桃花源无人问津的悲剧。
  运用对比,生动反映了“泡沫经济”给桃花源带来的灾难。
  以桃花源人无奈地背井离乡,宣告桃花源的消失,紧扣文题,引人深思!
  
  整体评析
  本文大胆创新,以故事新编的形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文章想象奇特,情节曲折,构思精巧。文章以桃花源的经济价值为切入点,先叙写人们大肆商业炒作,再写盲目开发利用,最后写人们自尝恶果,以小见大,以古喻今,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的社会现实,并以一个“祭”字总领全文,真可谓发人深省。另外,本文妙用对比,叙事简洁,详略得当。在行文中巧妙链接现实生活,语言鲜活俏皮,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与生动性,是一篇十分出色的创新之作。
  (点评老师 黄松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