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情系短松冈

作者:刘 洋




  月光如水,夜风清清。
  白天的忧烦似乎远去,如烟思恋幽幽爬上了心头。
  他——苏轼,披上亡妻十多年前为他缝制的大衣,慢慢登上密州城楼。西南方,那千里之遥的短松冈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
  朦胧的密州月啊,今天为何是那样的素淡?冷冷淡淡的月色中偶尔传来些许不知名的鸟叫声,似鹧鸪如杜鹃,悲怆啼血如波四散。掠过熟睡了的山,卷越熟睡了的城。早已爬上词人心头的缱绻情丝先是浩茫着,继而旷达着,再而是神秘的虚幻着……
  诡谲蒙眬中,祖茔冈的矮松下,王弗轻歌曼舞,如虹长袖拨动绕冈小溪托出的琴弦,月悠悠水悠悠,歌儿更悠悠。缥缈缠绵如泣如诉。他轻轻擦拭了一下潮湿的眼角,一根手指又一根手指艰难地弯曲着计算着。一年、二年,唉,整整十年啦!十年来,无你的日子孤独无助,仕途坎坷生活多劫。风吹容颜老,月染鬓如霜。纵然今天你我能相见,恐怕你也不认识我了呀!
  凄凉怀怆几时歇,缥缈音容何处归?
  你知道吗?
  多少次,多少回,南风带你入我梦乡,看你梳妆小轩窗。彩蝶羽凝于你我同栽的芭蕉上,泪眼对泪眼,无语话衷肠。
  你明白吗?
  没有你的日子里,我常常望着月光。那溶溶的月色,就像你的脸庞,月儿慰藉着我的心,我的泪水啊——浸湿了月光。
  如今是俯仰昔人非,相拥的美丽不再,怎么不叫人痛断肠!
  苍穹如海,月行如船。
  更夫的梆子声遥遥响起。在别人,那定然是睡梦中的安详;在他,那一记记梆子声恰像记忆长河中连绵旧事波涌的歌声。他扶着被露珠惹凉的栏杆蹒跚登到城楼的最高处,他想靠月船近些,更近些。
  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梆……好有节奏,好有柔情。习以雄天巨笔写豪旷大情的他轻吸凉气,万端柔婉之情涓涓而出: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月载着歌,风洒着泪。一路飘逸,人间又过了九百多年。
  美哉!子瞻夫子。你斧越桎梏词写悼亡,勇于创新的精神之花永远盛开,永远鲜艳。
  壮哉!子瞻夫子。你的千古真情是对“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之市井欲念的坚决否定。你用“牛郎织女的思念”璀璨了星河里昏暗的星。
  (指导老师 彭德清)
  
  【细细品味】
  两个简洁的四字短语,为故事陈设了一个很好的背景。
  适时的诗文背景介绍。
  这个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了苏轼的心中之痛。
  无尽伤感与悲凉尽在两句齐整之词中。
  两个用问号缘起的段落错落有致,很是优美。
  文章收放自如,尽显霸气。
  就在文章将要推向高潮的时候,作者恰到好处地引用了苏轼的原诗《江城子》。更增加了几分悲凉的气氛。
  寥寥数语,但是时空转换非常大。
  “美哉”“壮哉”,将文章推向高潮。
  
  整体评析
  虽然是一篇演绎别人的文章,但是我们读得畅快淋漓,一气呵成,非常过瘾,这要感谢小作者那过硬的文学素养。语言非常优美,而且驾驭能力很高,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收放自如,没有相当的积累和文字感悟表达能力,是很难做到的。作者对苏轼和他那首悼念亡妻之诗《江城子》甚是熟稔,而且写就此文的时候,他已经很投入那悲痛的意境了。短松冈成了苏轼祭悼爱妻之地,也成了作者去感同身受地传达悲痛情愫的平台。
  (点评老师 吴卫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