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设计之路(节选)
作者:佚名
早在2005年12月6日北京奥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启动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征集活动之前,联想奥运火炬设计团队已开始紧锣密鼓地动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据介绍,这背后还有一个关于“北”字中国印的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方案征集是采取公开征集和定向征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在面向全球公开征集的同时,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和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将推荐部分有实力的专业工业设计单位,以及曾参加过以往奥运会火炬设计的著名国外设计单位作为定向设计单位,参加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联想10月份就收到了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发来的邀请其作为定向单位参加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的邀请函。
联想之所以会收到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定向设计单位的邀请函,因为联想此前曾积极参与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并且最终提交了一个以汉字“北”字为原型,形似一个正在打太极拳的人形的中国印;众所周知,最后入选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方案是一个以“京”字为原型的中国印章。虽然联想这个同是中国印的方案与最终的2008年奥运会会徽方案失之交臂,但联想对于奥林匹克精神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理念的深刻理解,以及从千年华夏文明中符号化出设计理念的优秀工业设计能力,都给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和北京奥组委的官员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先生在访问联想时,还专门提到了联想设计的“北”字中国印章造型的北京奥运会会徽,说联想这个会徽设计方案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因此,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邀请联想作为定向单位参加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
接到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的邀请,正是联想产品设计最忙的时候。“我们要不要抽出精兵强将参加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的设计呢?”联想创新设计中心高级总监姚映佳、设计服务总监李凤朗和设计战略总监仇佳钰凑在一起讨论。三个人最终一致认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是中国人千载难逢的机遇。联想作为国际奥委会顶级合作伙伴和从北京走向世界的跨国企业,“无论眼下工作有多忙,不管最终能不能入选,我们都一定要参与!参与本身,就是联想在给北京2008年奥运会做自己的贡献”。
2005年10月26日,正在国外出差的姚映佳委托仇佳钰回函给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确认联想将参加北京2008年奥运火炬设计。当日,仇佳钰来到传真机前,将联想应邀参加北京2008年奥运火炬设计的确认函、联想集团和联想创新设计中心的介绍正式发往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在传真扉页上,联想写下了对奥运火炬设计的郑重承诺。
今天,让我们来重温传真扉页上那段充满激情的文字:“作为从北京起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企业,联想非常荣幸能受邀参加2008北京奥运火炬设计活动!从北京申报2008奥运会开始,包括各环节的赞助到奥运会徽的设计参与到奥运比赛的技术设备支持,联想是对北京奥运会投入最深、参与最多、对奥运理解最全面的企业。相信凭借联想对北京奥运的无限热爱,以及优秀的设计能力和广泛的资源,我们一定能设计出奥运历史上最优秀的奥运火炬。”
在传真件的最后一页,联想做好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的信心跃然纸上:
“作为高科技企业的代表,联想二十多年的产品创新经验和国际一流的设计队伍,这是火炬设计成功的根本保证。同时,我们拥有多次和奥运相关活动的成功合作,这是能做好奥运火炬设计的宝贵资源。为此,联想将组建由人文研究团队、工程技术团队、产品设计团队及核心技术合作伙伴四支专业队伍,必定能使设计的奥运火炬成为沟通东西文化、体现‘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重要载体和艺术珍品。”
带着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设计出奥运历史上最优秀的奥运火炬”这份沉甸甸的承诺和信心,联想创新设计中心87个年轻人组成的梦之队,从此踏上了布满荆棘但又充满激情的奥运火炬设计之旅。
作为一家追求商业价值的企业,联想在决策是否参与北京2008年奥运火炬设计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到参与奥运火炬设计所需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但从联想集团到联想创新设计中心,再到每一个设计师,从一开始都把参与奥运火炬设计看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一种社会责任。这种看起来有点儿违反企业决策规则的做法,与联想和奥林匹克之间的不解之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早在2001年1月,联想就赞助支持了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为北京申奥最大的赞助商;时隔三年,2004年3月,联想又与国际奥委会签署合作协议,宣布正式成为第六期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TOP)。而后,联想围绕奥运进行了一系列的推广活动。联想和奥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次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并最终入选,无疑又在联想参与奥运的精美画卷上,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在东方文明中寻找灵感
“联想要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设计出一支既能完美体现千年华夏文明和奥林匹克精神,又要经得起全球化背景下时空考验的百年奥运火炬经典。”在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的过程中,联想创新设计中心这支年轻团队心中始终怀抱的梦想。为了让这种梦想能完美地体现在最终的火炬设计方案中,联想创新设计中心在正式展开设计前做了大量的“功课”。在姚映佳安排下,联想创新设计中心责任设计师章骏,查阅了大量与奥运会有关的图文资料,并对历届奥运火炬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梳理,最终形成数十页的翔实分析资料,并在联想创新设计中心半年度总结大会上向全体成员汇报。这个毕业于浙江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高材生,后来成为联想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的主创设计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对奥林匹克精神和历届奥运火炬设计的翔实分析资料,这些“贪心”的年轻人,还觉得很不够。2005年11月17日,正在新加坡参加红点设计颁奖典礼的仇佳钰、章骏和赵宇一行,在颁奖的闲暇,忙里偷闲赶到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参观。在这个被誉为设计界奥斯卡的全球顶级设计大奖中,联想一举获得了金奖和至尊奖。来到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他们在各种东方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中,能站在更客观的视角上去理解中华大地上绵延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从中抽象出能融入到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的华夏文明符号。在这聚合了众多东方文明的文化圣殿里,他们时而“东张西望”,时而驻足思考,时而轻声讨论……他们似乎要把博大东方文明的精华一口气装进大脑,然后再去融合、去抽象……最后,他们在博物馆内席地而坐,兴奋地谈论着各自对华夏文明和整个东方文明的理解,讨论如何能抽象华夏文明的符号并融入到奥运火炬设计中……那一刻,他们似乎已全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当他们再次抬头看看窗外,美丽的新加坡已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三)纸卷造型诞生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是联想创新设计中心全员参与的一场“群众运动”。2005年11月25日,联想创新设计中心借半年度总结会议之机,在九华山庄就奥运火炬设计进行头脑风暴。在项目立项前或立项之初,组织众多跨专业的设计团队成员进行头脑风暴,是联想创新设计中心在新产品研发时一贯的做法。通过思想激烈碰撞融合的头脑风暴,设计团队能提出更丰富、更有文化内涵的创意元素。从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的整个设计进程来看,这次联想创新设计团队全员参与的头脑风暴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次头脑风暴场面热烈空前,很多设计师在一年以后回忆起来当时的场景,对很多细节还都记忆忧新。87个来自中国、德国、意大利、新西兰和新加坡等文化背景、横跨十多个专业的设计精英被分成几个小组,而且每个小组都是由文化和教育背景不同的人员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