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校园文学月报
作者:佚名
的来到
书是知识的起点
它标志着学富五
车,才高八斗
付出是爱心的起点
它标志着无私奉
献,默默无闻
努力是成功的起点
它标志着学有所成
勤劳是聪明的起点
它标志着笨鸟先飞
无 题
福建安溪梧桐中学杨淑萍
6月6日。
双子座。幕起。幕落。
5月29日。
双子座。风起。云涌。
小四说,我用灰色的瞳仁仰望苍穹。
水乡说,我用晶莹的泪滴滋润血阳。
一切沉默……
喧嚣的尘世,沉淀在世纪末。
从1995走到2005的夏至,
左手是苍白无情的倒影,右手是流水东逝
般的年华。
生命像暴风雨中的野花,
轻轻摇曳,
倾刻间,
悲伤逆流成河……
曾有个无知的欲望,
像雏菊的褶皱深深烙在心底。
春风煽动它隐没的激情,吹起嘹亮的号角。
愿所有快乐而又寂寞的孩子,
永远幸福。
烟 花
湖北石首新厂镇初中谭 欢
染白了土地,
染白了房屋,
染白了人们。
孩子们开始大声欢呼,
尽情地在雪里玩耍,
打雪仗,
玩雪球,
堆雪人。
田野里的作物们,
都披上一件白棉袄,
那里的害虫离去,
明年的金秋丰收。
冬天,
你给人们增添一份生机;
你给人们增添一份快乐;
你给大地增添一份丰收。
冬天,你是美丽的;
冬天,你是快乐的;
冬天,你是伟大的。
你是魔法师,
变幻七彩的颜色,
把天空装扮美丽。
你是音乐家,
奏出动人的音乐,
给大地增添生机。
你是舞蹈家,
演出优美的舞姿,
为人们带来乐趣。
你是流星,
瞬间消灭在夜空,
留下永恒的记忆。
点/一/盏/心/灯
石 榴
[法]保尔·瓦雷里
微裂的硬壳石榴,
因子粒的饱满而张开了口;
宛若那睿智的头脑
被自己的新思涨破了头!
假如太阳通过对你们的炙烤
微微裂开的石榴呵,
用精制的骄傲,
迸开你们那红宝石的隔膜,
假如你们那皮的干涸金色
耐不住强力的突破,
裂成满含汁水的红玉,
这光辉的决裂
使我梦见自己的灵魂,
就像那石榴带着这神秘的结构。
[诗人小传]
瓦雷里(1871~1945),旧译梵乐希,法国后期象征派大师,法兰西学院院士。他的诗耽于哲理,倾向于内心真实,追求形式的完美。作品有《旧诗稿》(1890~1900)、《年轻的命运女神》(1917)、《幻美集》(1922)等。
我/师/风/采
【我师简介】
凌宏文,安徽宣城宏文赏识教育培训中心语文教师,自幼喜欢语文,变着法子让学生喜欢语文的同时,自己也更加喜欢阅读、喜欢写作了,与一茬一茬的学生在阅读、写作的园地里共欢乐、同成长,其乐无穷。
【创作感言】
写作是与读者一种更冷静的对话,它可以超越时空更温暖地走进他人的心灵深处;教与学的成长路途中常常萌生与他人交流的冲动,拿起笔写出来让我享受到与人分享的快乐,我幸福地成长在教与学的路途中……
【我说我师】
为人开朗大度,有着一股特有的幽默和幽雅,正是这让我喜欢上了原本不喜欢的您教的语文课,改变了我的人生,也成就了我的梦想。
——中央财经大学张 琴
教学形式的转变常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精彩,您不仅教给我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正面思维方式:凡事发生,朝好处想!
——童 敬
打公用电话想到的……
安徽 凌宏文
平时,我家里装有电话;途中,身上带有手机,从来不打公用电话。
侄女儿送我几张IC卡,心想不用白不用。
一日,将IC卡插入公用电话机,显示屏上出现“无效卡”字样,将卡调个面插入电话机亦然,再翻个身重新插进去,总还是打不出电话,疑心电话机肯定有毛病;走了一段路程,不甘心,再试下一个电话机,依然如故,百思不解之际,转过身去,到背面的电话机上一插,通了!原来,一路走过去插的是IP卡电话机。
这事不禁使我想到时下有许多家长、老师面对所谓的“差生”,埋怨孩子和学生:“好话、歹话讲尽了,就是听不进去!”便下断语:“真是没得救了!”
殊不知,社会进入信息化、网络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不断更新,做为教育下一代的家长、老师,在教育的方法上是不是也要作些自我反省,多一些适应时代、适应教育者的方法,或者像我打公用电话一样,干脆换个角度试试?
笔者从事二十多年教育工作,为了教育学生改正缺点,起初要班干部为“差生”记缺点,一天下来有缺点的学生很多,我只好利用课余闲暇,给学生以教育——实际上也只是作些简单的说教,情急之下有时也给犯有缺点的学生一通训斥,弄得自己心力交瘁而收效却甚微。
曾几何时,心生一计:让班干部记班上学生的缺点和优点,这叫“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嘛;让你们学生自己从明显的对比中,自悟、自醒,从而达到自律、自育的目的,不料,结果却使我大吃一惊:二十几条批评,仅五条表扬!面对这样的悬殊,我不免尴尬,陷入了沉思:如果让学生换成我,整天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生活,有乐趣、有劲头吗?
爱动脑筋,爱想点子,爱翻花样的我,便作出更大胆的尝试:让班干部给学生记优点,进而扩大到让值日生也为学生记优点,“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招使学生沸腾了,班级纪律一下子大为改观,积极、向上、乐观、文明,爱学习、守纪律的班风很快蔚然成风,于是,我一发不可收地又规定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一个任务:每天必须讲出你发现的好人好事至少三件,一点一滴的小事不嫌其小,“惊天动地”的大事则更好。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同学身上的“闪光点”的做法,促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加强了同学间的融洽,更多的也教育了同学们自己。从此,爱读书、爱写作、爱教研的我,也更多的为自己腾出了一块自由的空间,更获得一分师生间人文融洽所带来的意外的惊喜,让我尝到了教育方法改变而出现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新境界的美妙。
在非洲南部的巴贝姆族中,至今依然保持着许多优秀的生活礼仪和处世方式。譬如当族里的某个人因为行为有失检点而犯了错误的时候,族长便会让犯错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以示惩戒。但最值得称道的是:每当这种时候,整个部落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让这个犯错的人改正错误,引导他以此为戒,总结教训,重新做人。
围上来的人们,会自动分出长幼,然后从最年长的人开始发言,依次告诉这个犯错的人,他曾经为整个部落做过哪些善事、哪些好事。每个族人都必须把犯错的人的优点和善行,用真诚的语言叙述一遍。叙述的时候即不夸大事实,也不允许出言不逊。对前面已经有人提及的优点和善行,后面的人不能重复。总之,每个人在叙述时,都要有新的发现,新的褒扬。整个“赞美”的仪式,要持续到所有的族人都将正面的评语说完为止。
“赞美”的仪式结束以后,紧接着便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庆典。庆典在老族长的主持下进行,部族中的男女老少都要参加。人们要载歌载舞,用一种隆重而热烈的礼仪,来庆贺犯错的人脱胎换骨,改过自新,重新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
反其道而行之的教学行为,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赞美如歌,赏识无价!
花/开/的/声/音
这就是我
湖北黄梅晋梅中学陈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