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2007年中考作文点评(河南课改区卷)
作者:刘志刚
“孩子,现在掂笔杆我不如你,我没有掂笔杆那机会了;抗锄头你比我还差点儿,可妈妈不想让你抗锄头比我强,今儿妈妈就想让你尝尝抗锄头这滋味儿,如果现在出去打工没有技术,干点苦累活不比这轻松……”妈妈在回去的路上跟我说着。
这件事过去快一年了,但它时时让我想起,给我启发,妈妈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她很会关爱自己的子女,让我们从她那里不断学到做人和生活的道理。
【点评】叙述一件事情,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很符合这个文题的写作要求。本文叙述事件比较完整,而且能够描述出事情的细节来,这也是本文的可贵之处。但在关键的揭示事件的启发意义的地方,文章显得不足,或者说不够深刻。本文定为二类卷42分。
【三类卷作文】
那一次,我好后悔
河南考生
曾经有一次极为重要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而我没有去珍惜,直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题 记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机会一旦失去了,就无法再拥有。
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一天。语文老师刚说完乡里要组织学校举行一次辩论赛,话音未落,平时爱积极参加活动的我急忙高高举起了右手,生怕老师把我给忘记了。
初赛后,我们学校只剩下六个人参加复赛了,但是复赛后只有三个人有资格参加乡里正式的辩论赛,而我是我们班里唯一进入复赛的。语文老师不时地提醒我:“要加把劲,争取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光。”我信心十足地点点头。
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复赛的日子。那天是星期六,晴空万里无云,恰巧学校要组织看电影,我先看了电影的名字——《背着爸爸去上学》,心想:这部电影一定很有意义。今天是要参加复赛的,参加复赛电影就看不成了,岂不可惜?我真恨不得把自己分成两半,思想经过激烈的斗争,我犹豫了半天选择了复赛。复赛场上,我的心烦乱如麻,充满了对电影的渴盼,脑子里想的全是同学们看电影的兴奋样……
辩论题目是《面对绝症的病人是否该实话实说》,胸有成竹的对手把心猿意马的我打得支离破碎,评判员的一声宣判彻底使我清醒,看到别人兴高采烈地走出赛场,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唉,垂头丧气的我又能怪谁呢,都怪自己心不在焉,没好好珍惜!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复赛,一心一意地投入其中;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倍加努力为班级争取荣誉;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想我不会再有这样的遗憾……
【简评】本文真实地记录了“我” 参加辩论比赛的具体过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文章为了阐明这个真理,用巧妙的文笔将这件事写得曲折委婉,让人扼腕叹惜。文章用电影台词吸引读者,又匠心独具地用朱自清先生的名句作为文章开头,结尾处的排比句再次突出中心,使悔恨之情贯穿整篇文章,扣题严谨。
缺憾是本文没有按要求选题,被降低了两个档次,被评为三类文35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