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校园文学月报

作者:佚名




  新疆托克逊伊拉湖中学 刘奔海
  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一早起来,就听见儿子在院子里喊:“我的种子发芽了!我的种子发芽了!”我走近一看,真有一棵幼苗从土里探出头来。看着儿子兴奋的样子,我的思绪又回到了童年。
  小时候,我也是个喜爱种花栽草的男孩子。每年春夏,我家小小的院子总是被我装点得五彩斑斓,散发出阵阵清香。然而,最初的三次种花经历却使我终生难忘。
  那年初春,母亲向邻居要了一把向日葵籽,准备种在田地里。我突然想自己在院子里也种上几棵向日葵,便趁机向母亲要种子。母亲吝惜地给了我几颗向日葵籽,对我说:“你先种上一颗试试。”我便庄严地里在院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于是,每天早上一从床上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院子里,在我埋下种子的地方双膝跪下、身子趴下、眼睛几乎贴着泥土,看看那一小块地面是否已经开始隆起。然而一直等了五天,地面仍然纹丝未动,我终于等不及了,刨开泥土,却发现已经霉烂了的种子。母亲走了过来,捡起那颗再也不能发芽的“种子”,说:“记住,播种之前首先要选好种子。”我点了点头,挑选了一颗饱满的种子又种入土里。
  这一次我比上一次更急切,一天几次地看!三天过去了,我终于发现我整天魂牵梦萦的那块地面裂开了一条小缝,我想肯定是我的种子要破土而出了!果然,一棵嫩芽正在新奇地向外张望!我轻轻地用一根小树枝撬开土盖,帮它破土而出!然而令我难过的是,太阳一个中午的暴晒,它便萎蔫了。母亲又走了过来,她摇了摇头说:“孩子,你太心急了!一颗种子在泥土里生根发芽,只有凭借自己的力量破土而出,它才能够享受灿烂的阳光。”
  我又第三次种下了一颗种子。这次我把种子深深地埋入土里,耐心地等待起来。我足足等了十天,地面仍然没有丝毫反应!我疑惑地一点点刨土,发现了一棵粗壮的根苗——因为埋得太深,它蜷缩在一起,像个侏儒一般!颜色也已发黄发黑。母亲又走了过来,她叹口气,自言自语道:“没用了,埋得太深了,它在泥土里挣扎得太久,再也没有机会见到阳光了。”后来我终于种出了自己的幼苗,也终于收获了满院的芬芳!
  我一天天地长大了。在后来的人生中,我常常想起母亲的那三句话。渐渐地我发现人生的奋斗历程其实就像一颗种子发芽,要想让自己的理想变为现实,首先要选好理想的种子;又要有顽强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心;还要注意让自己心中的种子接近灿烂的阳光——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让自己在黑暗中摸索得太久。
  
  [我师简介]
  刘奔海,汉族,陕西渭南人,新疆托克逊县伊拉湖中学教师。在教学之余,勤于练笔,先后有五百余篇小说散文在《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今晚报》《中国剪报》《教师报》《读者》《青年博览》《中国铁路文艺》以及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两百余家报刊网络上发表,其中《心灵的弱者》《猎人的教训》《接受痛苦》等文章发表后被近百家报刊网络转载。长篇小说《青年志愿者》也即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我说我师]
  刘老师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教我们语文,听他的课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特别是听他读课文,那是一种最美妙的享受。他常给我们讲:语文要多读,大声地读,有感情地读,这样才能形成语感,才能写出好的语言。
  ——张文胜
  我读过刘老师的许多文章。他的文章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彩,充满着生命的哲理感悟,篇篇都是心血凝聚而成。他热爱生活,一身正气,不向命运低头!我曾经想让刘老师帮忙向报社推荐我的文章发表,可他说:“我的文章没有一篇是叫别人推荐发表的,全凭自己的文章好才发表的。”这令我汗颜,也更令我敬佩他的正直、严格。
  ——许丽娟
  刘老师是一位从西安来新疆的支边教师。我们这儿环境很恶劣、条件很艰苦!但刘老师却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他常给我们讲: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写出好文章。
  ——刘洁航
  [创作感言]
  我从事写作有五六个年头,有彷徨、有痛苦、也有喜悦和甜蜜!我觉得一篇好文章不仅要有优美的语言,更重要的是它的思想内涵,让读者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我常常写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从中发现它的意义和美,就像《等待一颗种子发芽》,它来源于童年的一次经历,通过母亲的几句话,我感悟到人生的意义。
  
  踏步
  湖北荆门象山中学象山红叶文学社 王丽君
  清晨,漫步来到附近的广场,聆听绿树薄雾中鸟儿奏着曼妙和谐的“生命乐曲”。金风拂去盛夏,朵朵金菊仰面望秋阳,那阳光少了一份夏季的浮躁,多了一份秋的稳重与和煦。
  薄雾渐散,不远处有一位年轻的妇女和一个幼儿。妇女放下怀中的孩子牵着他的手慢慢走着,孩子却兴奋地迈着小腿向前跑。后来他索性甩开妈妈的手,颤颤颠颠向前跑,他试图摆脱紧跟在身后的母亲。
  后来,因为身子失去平衡,一屁股摔在地上。他习惯性地“哇”地一声哭起来,刚过一会儿哭声戛然止住,他回头看正向他跑来的母亲。他猛地睁大泪汪汪的眼睛,蹬着小腿,舞着小手艰难地爬了起来,又继续向前跑。他在逃避母亲的“监视”,他想自己迈着小腿观赏美丽的世界。
  母亲一把拉住孩子,叹气着说:“这孩子,太顽皮了。”接着帮孩子拍去身上的灰尘。最后心疼地将孩子搂进怀里。
  孩子开始不停蹬着母亲,“咿咿呀呀”地叫着。他在母亲怀中挣扎。母亲只好无奈地将孩子再次放下。
  孩子满足地向前踏步,他被盛开的一串红吸引。他瞪大眼睛盯着花蕾,又时而用小手小心翼翼地轻轻地摸着花瓣。这时,一只花蝴蝶从花中窜出来,孩子先是一愣,随后又“格格格”地笑了。
  他的步伐越来越稳,他不再需要躺在母亲怀里看世界,他可以自己迈着小步,睁开好奇的眼睛,随心所欲地看花观草,“蹬蹬”地向前跑。
  母亲站在远处微笑地注视着他。望着他那小小的身影,我也会心地笑了。
  踏步,是啊,我也踏入了青春的花季。我步入了中学,这标志着我将摆脱幼稚,步入成熟,我将自信地抬起头,有了自我风格,我开始学会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追逐自己的理想。
  我是幼鹰,当我躲在巢中,抬起头仰望在空中自由飞翔的雄鹰时,我向往蓝天,我羡慕它们矫健的翅膀。
  如今,我也可以起飞了,我可以飞向宽广的蓝天,离开狭小的巢。
  我要起飞了!翱翔蓝天,追逐梦想。
   (指导老师 龚明书)
  
  花儿静悄悄地开
  江苏常州北港中学青枫文学社廖晓丽
  “这花怎么了,都买这么多天了,还不开?”妈妈倚在椅子上轻轻地问。
  “不开就不开嘛,真啰唆!”我不耐烦地回答。
  见我如此,妈妈不语了。
  多少次,到底多少次,我有意无意间刺伤了妈妈。妈妈心里到底有多少无奈与失望,也许还夹杂着些许恐惧。
  花香淡淡,柔光点点!
  倔强的我总爱与妈妈拌嘴,多少次在妈妈愠怒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亮光。我不敢抬眼望她,可依然不愿说声对不起。
  花香淡淡,母爱绵绵!
  “咦,这花怎么开了这么久呀!”妈妈奇怪地问我。
  妈妈不知道,这花我已经换过了。我不愿说破,因为这欺骗如同花儿一样美丽,沁人心脾。不过,妈妈又何尝不是像我一样呢!
  我生病了。挂号,检查,妈妈恨不得那病生在自己身上,却依然说:“叫你多穿点衣服,不听吧!着凉了,活该,懒得管你……”
  妈妈,这善意的谎言中包含了多少关爱与包容呀!为什么,你总是从不告诉我,这就是爱呢?
  花香幽幽,雨点滴滴!
  “母亲呵,您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风雨来时,除了您,有谁为我遮拦天空的隐蔽?”
  冰心老人的话在花香中弥漫,弥漫……
  妈妈呀!我为什么总是对您的爱不屑一顾呢?
  花儿,美丽的花儿,开吧,轻轻地,静悄悄地……
  [点评]
  全文构思独特,围绕一盆花来展现女儿对母亲由误解到理解的过程,使人看到女儿在母爱的关怀下逐渐懂事的可喜变化。花不仅见证了女儿的心灵轨迹,更是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象征。愿这朵花能开放在每个儿女的心间。
  (指导老师 潘 杠)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