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2008年中考作文展评(河北卷)

作者:赵新民




  [真题回放]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1.那一刻,我们____________。
  2.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要求:①如果选择题目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定;③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应不少于20行);④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题目解析]
  作文考题给了两个题目,要求任选一个,这就给我们了一个选择的自由,选哪一个题目来写都符合要求。
  如果我们选第一个题:那一刻,我们_______,_________,那么还有一半选题的自由。因为这个题目是个半命题作文,在题目后半部可以填上你感受深的内容,如“那一刻,我们多么感动!”“那一刻,我们多么震憾!”“那一刻,我们多么伤心!”“那一刻,我们泪流满面”“那一刻,我们与死神在抗争”“那一刻,我们忘记了天荒地老”“那一刻,我们的心连在一起”“那一刻,我们的心近了”等等。在这里“刻”是指“时间”,“那一刻”是指时间短,具体地说,就是在那短时间内发生的事,有大事,如迎奥运的种种事;四川汶川大地震等等。有小事,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哲思,一瞬间漾遍全身,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强,懂得幸福,并且学会生活与创造。
  如果我们选第二个题: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那么就要审好题,选好材,构好思。“我们”:代词,称包括自己在内的若干人。我们在考场上写这个作文,“我们”就指青年学生一代,或指一个学校的学生,或指一个班的学生,或指我们几个学生等等。“生活充满阳光”是一个比喻句,比喻生活好、幸福、美满。写这样的文章,材料很多,要想写好,关键是创新,要选择典型的、深刻的、新颖的材料。还要构想巧妙,曲径通幽,尺水兴波,行文“贵”在一个“曲”字,“曲”得出人意料,情理之中,波澜起伏。构思巧妙的方法很多,如尺水兴波法,故事新编法,出其不意法,时空错位法,魔幻现实法等等,都值得借鉴。
  
  [考场作文]
  那一刻,我们多么感动
  河北一考生
  只要心情是晴朗的,人生便没有雨天。给生命一个坚强的笑脸,迎接属于你的生命晴空。
  ——题记
   A印度洋海啸
  狂风袭卷海岸,摧毁房屋和农田,吹不走的是人们求生的必胜信念;暴雨肆虐港湾,冲垮堤坝和建筑,冲不散的是人们敬畏生命的坚强微笑。
  忘不了灾区人民手拉手、肩并肩地和洪水抗争的团结,忘不了世界每一个角落前来援助的仁人志士的关爱。他们肤色不同,种族各异,不变的是人们脸上温蕴着的一抹微笑,如阳光般的灿烂温暖,驱走灾区人民内心的严寒。
  给生命一个坚强的笑脸,去帮助灾区人民战胜暂时的困难,给生命留下感动!
  B南方雪灾
  冰雪,压不垮人们的意志;严寒挡不住百姓的真情,这是一场全民抗击冰雪的感人事迹。从心系人民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不顾个人危险抢修铁路的工人师傅,再到及时献出火热衷肠的人民子弟兵——他们用自己无华的举动铸起一座抗击冰雪的钢铁长城,成为国家、民族抵御灾害,战胜困难的伟大脊梁。
  那一刻,我们多么感动!
   C汶川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席卷整个巴蜀大地,刹时整片神州大地都为之动容。他们——中央电视台的战地记者,用肩膀扛起了千万人瞩目的重担,在那些道貌岸然却又临阵退缩的人面前,他们用生命和誓言承受了常人认为不该承受的重压。余震频繁,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地向全国观众展现了最新最真实的新闻资料,他们用镜头直面现场,以勇敢面对危险——
  在爱的奉献领奖台前,我们聆听了他们的光荣事迹,那一刻,我们又多么感动!
  朋友,记住,无论你处在成功的顶峰,还是失败的低谷;无论你是为爱兴奋,还是为恨伤怀,都给自己一份感动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心存感动,那么我们一定生活在一个花团锦簇的温馨的世界中。
  
  [简评]
  这篇文章选材紧扣文题,立意紧扣中心,并且点题,结尾深化主题。为了突出中心,作者选取了印度洋海啸,各族人民抗灾;我国人民抗击冰雪;在汶川大地震中,中央电视台记者冒险报道的三个动人场面,三次被感动的事,都充分说明了被感动的意义。
  
  那一刻,我们的心近了
  河北一考生
  回首自己走过的路,并不绚丽的征途中,也总有一杆旗、一声号角,在引领生命前进,朝前进。迷茫的路途中,总有一刻,让我们心动,总有一个行动,让我们感动,总有些人,在某一时刻,心与心越贴越近。
  初中生活,总有一些无奈,更有无数的声音扰乱双耳,但我忘不了生命中最美的声音。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觉得母亲的唠叨那么烦人……终于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了,便把心中的压抑全部发泄了出来:“你烦不烦啊,都说了几十遍了,你还说,我不是知道了吗?”母亲被我的一声怒吼震住了,无奈地走出我的房间。心中积聚多时的话终于一股脑地说了出来,本应当感到轻松,可是,看到母亲离去的身影,我心里却怎么也不是滋味。
  第二天,再没有人叫我起床了,一切似乎都是那么平静,但我心中仿佛缺点什么,有点儿空荡荡的感觉。在学校里,我一直在想:究竟少了点什么?对了,少了妈妈的声音——那一直让我感到厌烦的唠叨声。回想过去,妈妈对我说的每一句话,无不充满着对我的关怀,对我的严爱。我不能没有这种声音,没有妈妈的唠叨声。妈妈的唠叨声,是我生命中最美的声音!回家后,悔恨的我向妈妈深情地道歉。当我的眼神和妈妈的眼神交汇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的心近了,更近了。
  许多时候,让我们超越有限的力量,并不是金钱,地位,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是,而是在我们心血管里涌动着的,一次一次漫过心底的爱。
  [简评]
  文章写“我”不耐烦妈妈的唠叨声,与妈妈闹得很僵,目的是说明“我”与妈妈的心有较大距离。最后写“我”悔恨自己,向妈妈深切地道歉,是说明“我”理解了妈妈的心,我们的心近了。水到渠成点明了中心。
  感情深沉,语言厚重,句式富于变化,营造了美好的意境。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河北一考生
  青春是人生长河中的匆匆一瞬,青春是万种风情中最美的一篇。青春带着它神秘的色彩、清纯的声音在我们身边跳动着,微笑着。不经意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缕缕阳光。
  楼梯口
  “早啊!班Sir!”一只脚刚刚迈上台阶,同学就热情地与我打招呼,“哎!早!”一句话刚落音,手里的卷子撒了一地。我急忙转身去捡,谁知踩上了西瓜皮,不小心扭了脚。“哎哟!”我不禁叫出声来,同时手捂住脚脖子。“怎么了,怎么这么不小心啊,你!算了,我背你上去好了。”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小刚,他已经把卷子帮我拾起来,背起我上了楼。一边走他一边说:“你说你是去非洲挖金矿还是怎么着,不嫌累呀!”从小刚的语气中我没听出丝毫的不满与报怨,反而透露出更多的关怀。抬头一望,今天的阳光其实并不明媚,可我却分明感受到一束束灿烂的阳光直射入我的心底。
  教室里
  “小红,这道题好难哪!借你的金脑用一下,”“遵命,马上到!”现在班里已形成“抗考民族统一战线”,以前的恩怨早已烟消云散了。下课那短短的十分钟都不放过,同学们穿梭于课桌之间,虚心求教。当然,此时“博士”级学生最受欢迎,供不应求。现在他们只有通过合作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时才会兴奋不已,欣喜若狂。你瞧,现在男生女生同仇敌忾,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是多温馨的画面啊!只觉得自己的心灵之窗一点点被打开,拥抱着阳光。
  办公室
  “报告!”“进来。”趴在办公桌上休息的老师被我吵醒了,我有种不自在的感觉,大中午的,老师也需要休息啊!我有点儿进退两难了:出去吧,把老师已经吵醒了;进去吧,又怕耽误老师休息,我站在门口不自在地搓起手来。“有问题吗?进来问吧!”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走到办公桌——“明白了吗?”“嗯,懂了,谢谢您,老师。”说罢,我快步退出了办公室,此刻,我怎么好意思说不懂呢?回头望望疲倦的老师,脑海中浮现出一根砥柱。他们顽强地支撑教育大厦,以自己的师德捍卫着教育大厦这片净土。阳光包围了我,好温暖啊!
  青春是擦身而过的嫣然一笑,青春是滔滔激流中的奋力一搏,我驾着青春之舟,携上老师的爱、同学的关怀驶向充满阳光的彼岸。
  
  [简评]
  文章描绘了三个优美的画面,每个画面都充满着阳光,你说扣题不扣题?描写细腻,语言、行动和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