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第四编 话题作文(四)

作者:唐仕伦




  韩愈是唐代一位优秀的知识分子,《读韩愈》是一篇难得的美文。
  
  风雨任平生
  佚名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者,乃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也。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哪里的天空中,响彻在哪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我们的人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了多少英雄豪杰,我们的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人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欣喜,没有悲伤,没有哭天喊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除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海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何等豁达的心境。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风雨的一生得以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苏轼,永垂不朽。
  
  【细细品味】
  开篇点题,顶真修辞的妙用,既概括了苏轼的品质,又步步紧逼,揭开题目盖头。
  段首先用一概括句领起,然后用“然而”一转,紧接着用一条件复句赞扬苏轼精神,突出苏轼品质。感悟描绘,速写特写,激情如一江春水。
  巧妙引用,精彩议论,苏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建造湖堤,真乃功绩永存,功勋不朽。
  由苏轼诗句引发议论,窥探其心境,其乐观豁达的精神令人敬佩。
  再由苏轼诗句引发议论,引发联想,盛赞其风雨一生,乐观豁达,精神不倒。
  连用短句,增强气势,不可阻遏,总结全文,突出主旨。
  【整篇评析】
  作者用他的独特见解即苏东坡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我们的人生”,引起话题,巧解话题。
  文章从话题主人公苏东坡的诗句中抽丝出“风雨任平生”化作文章的标题,犹如给文章披上了一匹彩锦,亮人眼眸,极具磁力。文章的开头也非同凡响,作者从苏东坡的多情入手,采用顶真修辞,层层推进,引发自己的精彩议论,把苏轼人生最壮丽的一面展现给世人。
  作者对苏东坡可以说是知心知意,知人知德,他了解苏轼的生平,懂得苏轼的风骨,他对苏轼的评价客观公正。他对苏轼的诗词烂熟于胸,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把自己的文章打扮得漂漂亮亮,真是秀口一吐就是一篇华章啊!
  
  题例演练场
  1.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社会、对世界、对文化、对自然都会怀有浓浓的依恋之情。走进社会,走进世界,走进文化,走进自然,都会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也许是观察人间万象,也许是游弋书的海洋,也许是观赏万顷碧波,也许是留意田间小路,也许是仰望当空皓月,也许是谛听枝头鸟鸣……都会让你心醉神迷,流连忘返。请以“陶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根据上述提示,自拟题目作文。(2)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3)要有真情实感。(4)不能使用题中的材料。
  【写作导引】这个话题题目十分宽泛。生活中,令人陶醉的地方可谓举不胜举。无论是人、事、物、景、情、理,还是世间万象、琴棋书画、天文地理、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奇闻轶事……皆可收入眼底,遣上笔端。
  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文化是精彩的。美好和精彩中总有令人陶醉的地方,如果能从中选取自己刻骨铭心、感悟独特的某一陶醉点来叙写,你就能成功。
  写作这个文题,必须在“真情实感”和“巧妙选材”两个方面狠下功夫。既然是能使人陶醉的,那就应该非同寻常。因此,你选材时要有超乎常人的眼光,叙写时要有新颖别致的手法,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感情,才能用真情实感去打动人,感染人,让人陶醉其中。
  写作中,你要注意叙事、抒情、议论的技巧,注意情与景的交融,事与理的渗透,情节与细节的打造,环境与情感的烘托和渲染……只有这样,你才会获得满堂喝彩。
  
  【范文示例】
  《梁祝》让我陶醉
  佚名
  此曲只海阔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乱花浅草,清风鸣蝉,枫叶荻花,银装素裹,四季袅袅绕柔指;高山流水,百鸟争鸣,千里婵娟,万里无云,只在仅仅几弦间。有哪一壶陈年佳酿比这筝曲更醉人,又有哪一种情愫比这旋律更感人呢?当年琵琶霓裳,一曲博得江州司马青衫湿,如今筝音款款,一首竟引得众宾泪沾襟。
  初听《梁祝》,是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西子湖畔。那一刻,我正凭栏远眺,迷蒙的雨雾遮住眼帘,婀娜的柳枝在苏堤边飘荡,醉人的筝音在耳边呢喃,心中那根小小的弦也禁不住与之共舞共鸣。那流传千载的凄美故事,那翩翩双飞的彩蝶,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婀娜而至。时而嘈嘈切切,时而如泣如诉,时而跌宕翻飞,时而幽怨哀愁……春雨沾衣欲湿,人也泪流满面,有谁知道筝的21根弦竟然可以演绎出人间如此感人的悲欢离合,如此催人泪下的佳音呢。
  再听《梁祝》,那是在一个静谧的夜晚。我写完作业,正待起身舒展舒展身体,忽然,那动人的乐曲从对面窗户中流淌出来,回荡在夜空中,化成丝丝逐云逐月的烟云,化为缕缕拂面的柔风,向我扑面而来。我的热血开始沸腾,我的细胞开始膨胀,我的灵魂开始舞蹈。我没有了忧愁,没有了烦恼。随着思潮的翻滚,我的思绪穿过时空,走向未来。
  现在,我已可以用自己的手指弹奏《梁祝》,编织梦想了。轻拢慢捻,筝就是朋友,筝就是知己,可将一腔心事付瑶琴。你知道筝是有生命的吗?指尖的弦在颤动,有时是佳人的微笑,有时是流浪者的愁肠百转,有时是夕阳近黄昏的无奈。闭上眼,千丝万缕织成一网情愫,带着心和灵魂上升,上升。空气中飘着花香,清脆的筝音传得很远,很远。这是一泓永远的泉,我醉在其中……
  我不知道筝中和思绪中有多少道网,网罗成了我全部的梦想。但是,无论是华丽的网,朴素的网,还是空虚的网,真实的网,我都无力挣脱,我只能在网中用指尖抚着琴弦,或哭或笑,或喜或悲,那可都是我最真的陶醉其中的情感啊。
  【点 评】
  音乐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的高尚文化。如果没有对《梁祝》的真切了悟,没有对音乐的深刻修养,没有将自己的心融入古典音乐,没有将自己的情投入那嘈嘈切切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的古筝,是很难写出如此深刻迷人的感悟音乐的美文的。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