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第八编 命题作文

作者:唐惠忠




  将“流动的清香”比作腊梅的语言。
  所谓“翻译它们的语言”,其实是借此委婉地道出自己的心声。
  腊梅所说的“你”,指所有“想做一株腊梅”的人们,也包括读者在内。作家巧用第二人称表情达意,造成了一种对话的氛围,增强了亲切感和感染力。
  “在一只雪白的瓷瓶或者一只透明的玻璃瓶里默默完成你生命的最后乐章时……”,写出了腊梅的哀怨,但更多的是表现了腊梅毫无怨言的奉献精神。
  4~7段落,分别从“坚忍、顽强”“牺牲、奉献”“忍受寂寞”和“风骨、气节”四个方面,充分展示了“做一株腊梅”的艰辛和必须经受的考验,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以“默默地绽蕾,默默地吐着清幽的芬芳……”照应开头。以省略号收篇,留下了不尽的余味。
  【整篇评析】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妙文。作者不取直接赞美腊梅的常规写法,而是另辟蹊径,娴熟地运用拟人手法,借助腊梅的口吻,把自我的主观情感投射到腊梅身上,巧妙地表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文章语句整散结合,富于变化,具有强烈的节奏感。综观全篇,在浓郁的诗意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竞争与人情
  
  江苏太仓高级中学吴 芳
  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对在大学里关系很铁的“哥们儿”,在进入同一家公司就职后,其中一个人经常在上司面前毁谤自己的朋友,导致对方因不堪忍受而辞职。从此两人形同陌路,再无往来。也许故事至此便可终了,但数年之后,那位已经是别人上司的“损友”,却通过午夜的电波,将积压数年的歉意与悔恨全部释放,并真诚地希望昔日的同窗能够原谅他,给他一次化敌为友的机会。我们无须关注那两人究竟能否言归于好,我们所看到的,应该是那被“竞争”冲昏的头脑和为此而付出的失去挚友的代价。
  确实,随着现代社会“竞争”这个词语高频率地出现,许多双曾经真诚的眸子已被蒙蔽,许多种美好的情感受到冲击,许多颗曾经溢满关爱的心灵被荒芜成沙漠。竞争,这个本该是推动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车轮,却被一些盲目无知的思想误解成了尔虞我诈、损人利己。正是因为这一道道人们自筑的藩篱,将无数渴望真诚与关爱的灵魂,囚禁在了一个个荒凉的孤岛,也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感慨。
  于是,不少人犹如刺猬,或如乌龟,随时准备竖起刺去扎所谓的“对手”,或是随时准备将头缩入壳中以保卫自己。竞争,其实本没有错,只是人们一时糊涂,作茧自缚,却将罪过全归咎于无辜的“竞争”。
  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注定不会被虚无的争名夺利蒙蔽得太久。当孤寂空虚的心灵被囚禁过久,那圣赫勒拿岛的海浪必将卷走沉重的藩篱。于是,人性中所有的美好都开始苏醒,将人们的眼睛擦得雪亮:竞争,本是人与人思维火花的碰撞,是能力与品质的协同较量。实力与人格,仿佛是竞争的左脚和右脚,任何一只停滞不前——哪怕是节奏稍慢,都只能使自己在滚滚巨浪的冲击中原地兜圈。竞争呼唤才华横溢,竞争更呼唤着诚信与关爱。当所有的竞争者都将实力与人格的步调统一起来的时候,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其实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压力,它还赐予了我们难能可贵的人情!
  让我们都来检查一下自己的双脚吧,看看你是否有实力,又充满爱心。当你的步伐协调一致的时候——只有这时,你迈下去的步子才会更为有力!
  
  【细细品味】
  由一则故事引入话题,不但扣题很紧,而且读来亲切自然。
  语句整散结合,表达灵动洒脱。
  描摹非常形象。
  用“但”字一转,生发出新一层议论。
  本段阐述独到的见解,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
  收篇时含蓄地点题。
  【整篇评析】文章在切题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突出的优点:一、说理有深度。作者对什么是真正的竞争、“竞争”与“人情”的关系认识透彻,既针对现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如“竞争……误解成了尔虞我诈、损人利己”),又就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发出了热切的呼唤(如“竞争……赐予了我们难能可贵的人情”)。二、表达有文采。文章词语丰富,修辞精彩(如“随着现代社会‘竞争’这个词语高频率地出现……许多颗曾经溢满关爱的心灵被荒芜成沙漠”),意蕴丰富,体现出高人一等的驾驭语言的功底。
  
  题例演练场
  1.请以“执著”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本题写作思路:一、谈执著是一种勤勉的跋涉,淡泊的心境,一种刚硬的精神气质,一种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节操。二、谈执著是坚守,在纷至沓来的诱惑面前,如锚碇般坚强稳定,守住左顾右盼、游离不定的心思;执著是忘情是专注,是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探求;执著是热情的投入,是一份深深的眷恋;执著也是给予是付出,是全副身心的追求。三、谈执著不仅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心灵的需要。为了有所追求而执著,虽是艰辛的,却必然也是一种幸福。四、阐述为了我们的事业与生活,应该永远坚守执著,也许收获有迟有早,有小有大,但我们坚守执著的本身,就是人生的一种大收获。
  2.请以“细节与全局”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尼克松曾说:“伟大乃处处注意细节的积累。”拿破仑说过:“从成功到灾难,只有一步之差,我的经验是,在每一次危机中一些细节往往决定全局。”确实,细节体现着能力、素质和精神,每一个细节的成功才是事业的成功;相反,许多事情的失败,也往往是在细节上没有尽力造成的。
  3.请以“和谐”为题写一篇文章。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本题构思,可采用“以问领写”的方法。比如,先提出下列问题:一、什么是和谐?二、为什么要追求和谐?三、怎样实现和谐?四、和谐了又会怎样?……再试着打开思路,回答这些问题。比如针对第一问,可以联想到“和谐是一种自然美,又是一种默契”“和谐是一种淡泊”“和谐是一种规律,有人提出‘人定胜天’,企图打破这种规律,结果遭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针对第三问,可以联想到“和谐需要信任”“和谐需要宽容”“和谐需要关爱”,或“沟通产生和谐”“尊重产生和谐”“受到道德制约的科技发展产生和谐”“法律:构建和谐社会的保护屏障”;针对第四问,则可以联想到“音调和谐,可以悦耳;五味和谐,可以养胃”“环境和谐,可以怡情;心态和谐,可以健身”……然后对以上各种回答加以筛选、组织,精选素材,挥笔成篇。
  4.请你以“从容”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大洋彼岸有位教授曾提出一个意味深长的口号:比慢。这个口号值得玩味,它使我们想到:踏踏实实地读书,不要想一口吃成一个胖子;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要急功近利……然而,太多的欲望,太多的匆忙,生活的漩涡转得人晕头转向,都市的红尘搅得人心烦意乱,让人不由得感慨:归来吧,从容!归来吧,不可或缺的飘逸和诗情!
  
  素材加油站
   一、睿语集粹
  1.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
  2.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3.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二、要是喜欢,总有时间
  某报一篇人物专访写道:一位名气颇大的律师,其钢琴弹得不亚于专业水准,接受采访时记者问他:“业务如此繁忙,你是如何抽空搞音乐的?”他笑笑答道:“要是喜欢,总有时间。”
  三、和谐要从“小”做起
  构建和谐社会如今已深入人心,但做好这件大事,必须从“小”做起。被称做“1号接待员”的江苏省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张云泉曾这样说过:“建设和谐社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而不是单靠去说。”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把维护群众利益当做自己的天职,满腔热情接待每一个人,兢兢业业做好每一件事。他曾为双目失明者洗脚,为工伤致残者办理鉴定手续,为无儿无女的患者手术签字,为风雨中的盲人夫妇解决住处躲过洪水之劫……正是把这数不清的小事做好了,群众才打心眼儿里感谢和拥护共产党。
  四、从容是一种享受
  一位乘客乘巴士去法国乡间旅行。汽车要在一个小镇上停留十分钟,闲着无事,他便走进一家小餐馆。餐馆十分整洁,陈列台上有浓汤、各色沙拉以及咖啡、美酒。他想尝尝法式浓汤,便向老板点了一道。
  “不卖汤。”“什么?”乘客疑惑不解。
  “对不起。因为您是搭乘巴士的人,所以,我想您还是随便点个汉堡包或三明治的好。不瞒您说,为了熬这汤,我花去了整整好几个小时,它的味道是全法国最棒的。面对这么好的美味,您却只能有几分钟来喝它,太可惜了!我决不会让您来糟蹋它的。”
  是呀,好汤得有一个好心情来享受才对呀。如果你不能从容地享受,那不是糟蹋吗?餐馆老板的这番话,确实道出了从容的一个重要内涵,即享受是要有从容的心态作为基础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