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校园文学月报

作者:佚名




  倒塌的墙
  把阳光夺走
  我再也看不见
  你柔情的眸
  
  孩子
  你走吧
  前面的路
  再也没有忧愁
  没有读不完的课本
  和爸爸的拳头
  你要记住
  我和爸爸的模样
  来生还要一起走
  
  妈妈
  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挤
  有很多同学朋友
  我们说
  不哭
  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
  妈
  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
  没有我的日子
  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
  
  妈妈
  你别哭
  泪光照亮不了
  我们的路
  让我们自己
  慢慢的走
  妈妈
  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
  记住我们的约定
  来生一起走
  
  担麦图
  甘肃静宁一中青春文学社李旭斌
  在随意踩出的山路上
  担着麦子的人担着阳光
  
  谁的汗水突然密集
  如山涧石棱上的水滴
  轻轻地敲响土地
  山路陡一段
  窄一段
  向着杨柳掩映的村庄
  一路迤逦
  
  送水的姑娘
  在有树的地头遥望
  一双玲珑的眼睛
  寻找着情郎
  在随意踩出的山路上
  担着麦子的人担着阳光
  
  咏 菊
  江西九江庐山中学刘 真
  万花凋谢独自开,
  与众不同别心裁。
  不畏朔风酷霜冷,
  历尽苦来笑开怀。
  
  追 逐
  湖北松滋三中段晓露
  离开,在那个秋天
  菊花残,撒满地
  你潇洒地转身
  惊颤了枝头的黄叶
  我心追随
  
  相逢,在这个冬天
  雪花落,舞飞扬
  蒙眬中丝巾滑落
  你 柔弱不堪
  因为执著所以放弃
  只想握住你颤抖的手
  不再追逐浮华的靓影
  
  思念,在今夜的梦里
  三月柳,絮纷飞
  你的跫音响起……
  (指导教师董新明)
  
  在天晴了的时候
  戴望舒
  在天晴了的时候,
  该到小径中去走走:
  给雨润过的泥路,
  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试试寒,试试暖,
  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
  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
  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到小径中去走走吧,
  在天晴了的时候:
  赤着脚,携着手,
  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新阳推开了阴霾了,
  溪水在温风中晕皱,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
  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父亲不下岗
  河北平山中学 苏建国
  一场纷纷扬扬持续几天的大雪,就把祥瑞的春节送在了眼前。一闪年儿,父亲就七十大寿了。父亲双手捧着一只铁饭碗,坚守在他的岗位上,没有丝毫的后顾之忧,每天只是充实且快乐着。
  说到铁饭碗,就自然想到了国家正式工的一个专业术语——工龄。
  我在读书翻报之时,不时看到某学者从教五十年,某艺术家舞台生涯六十年。每在此时,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父亲的“工龄”也有近六十个年头了。
  父亲在他九岁那年,痛失我的爷爷。在上世纪烽火连三月的40年代,孤儿寡母的日子,那种艰难不难想象。父亲熬到十四岁,便用一头毛驴,尾随着乡邻,走出家门近百里,开始到井陉驮炭了。后来升级为一人一驴一拉车。父亲就用一头毛驴驮出了一个八口人的大家庭。
  在我们兄妹五人当中,我是长子。在我少年的记忆中,有一幕场景充满着香喷喷的味道。那是隆冬凌晨的三点,我在迷糊中总能听到锅碗瓢盆的刺啦声,吃饭喝汤的呼噜声。我好奇地揉开眼皮,父亲便送过来两口记忆中最香的炒饼,然后我香甜入睡。再见到父亲,便是第二天晚上的十点多,我又在迷糊中看到浑身裹满寒霜的“风雪夜归人”。父亲常给我念叨一个个陌生而又传奇的地名。直到去年,我偶然穿越井陉,发现一个带着温暖的地名“横涧西沟”,这个在我心中潜藏了近四十年的名字。那一瞬间,我的眼睛模糊了。回家后,我激动地禀告父亲:“我今天见到了‘横涧西沟’!”父亲只是轻缓地哼一声:“好几十年了。”
  改革的春风绿遍了神州大地,那一年“分田分地真忙”。这时候,父亲的人缘和品格显示了力量。全小队海选,父亲荣任一队之长,这一上任竟延续了二十几年。我们弟兄三个都创业离家,回到家中,便间或听到了父亲“受气”的故事。父亲不懂权变,办事实诚,一些人便巧舌挑理,搬弄是非,甚至口出污言。好心人便提醒我们做儿女的:“你们家什么光景!别让你爹受那个罪了!”我把这个建议向父亲一表达,父亲嘿嘿一笑:“受什么气呢?人多嘴杂,难免!”没露出丝毫辞“官”的意思。我们村三千人,八个生产队,那么多“队官”,我父亲的“官龄”最长。“二队队长真算能干!真是有肚量!”无意间,我听到了一位乡干部这样评说我父亲,这使我的心头有了一丝宽慰和温暖。
  随着父亲人生的成熟,伴着儿女们的成长,我们这个家已发展成为拥有十四位成员、四个小家庭组成的大家庭。儿女们忙碌自是应该,可我家最忙、兼职最多的是我的父亲。儿女们全不种地,唯独父亲坚守二亩良田;喂养一头黄牛,大牛小牛跟一串;逢到集日,就到我二弟门市上帮忙;左邻右舍修房盖屋,父亲又成了当然的“撺掇工”。
  现如今,我们家出了大学生、专业人才、小老板,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可父亲的生活依然忙碌,依然快乐。父亲手中的铁饭碗越端越结实。我发现,父亲的铁饭碗,是经过风霜清洗岁月磨砺的那种。随着日子的递加,这只铁饭碗成了我家的金饭碗,给儿女们带来的财富真是难以计数。
  我愿父亲,永不下岗!
  
  【我师简介】
  身份教师,本色农民。年过不惑,疑难重重。生活“三不”(不抽烟、不嗜酒、不麻将),还兼“三好”(好乒乓、好买书、好涂鸦)。身教为先,师生相勉。涉猎经典,触摸“孔老”。哲言警句,启迪向前。日知所无,日有所进。浅陋随想,偶见报端;涂抹下水,幸呈书刊。日积月累,百又十篇。平淡是福,耕耘才乐。秉承坚持,后必回报。
  
  【创作感言】
  口头讲评终觉浅,下水尝试悟真经。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勇于“下水”体验,定会别有一番慧悟在心头。
  有话就说,生成演讲;有事就写,变成文章;有感就发,历练思想。只要开始动笔,笔下便慢慢自然会生成一朵“花”来。哪怕是一朵毫不起眼的“小花”,也是色、香、形俱全的。
  人生的幸福,源于对细碎生活的热爱与思考;教师的幸福,源于对平凡工作的挚爱与感悟。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打心眼里热爱你的弟子,热爱你的教室,那么,你的心泉,自然会涌出无数的灵感。这跳动的灵感,必然推动你涂抹出一篇篇或质朴或灵秀的文字,即使很粗糙,但也是真诚感人的。自然地写作着,悠然地享受着。
  
  【我话我师】
  他只是普通的老师,他这一生只怀一种情,那就是师生情。他这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教书育人。他现在唯一的欣慰,就是一批批的学子秉承了他对读书的执著和信念。
  ——06-5杨路燕
  一位近50岁的人,却有着20岁的激情。你用最高亢的声音,鼓励我们放声朗读;你给我们自由,请我们在课堂上探究争鸣;你从不怕“丢人”,因为“丢人”是你进步的动力。在你的字典里没有“输”字,因为你对人生信念永存。
  ——06-6白凤茹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