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7期

傻小子画画

作者:舒 乙




  好多小男孩小时候特别傻,不过,不论是父母,还是父母的朋友,都不会为此而焦急,他们只是说:“这孩子还没开放。”
  我在小学四年级以前就属于还没开放的。所以,我获得了一个爱称:“傻小子”。
  父亲常常当着客人们的面很自豪地叫我傻小子。没有客人的时候,他不这么叫,母亲也从来不这么叫;可见,这个称呼里有那么一点点得意的成分,差不多和表扬相接近,起码,我是这么觉得。
  我上过幼儿园,却从来不讲话,不唱歌,呆如小木偶,然而,每天按时去,从不缺席,很本分,以致到毕业典礼的时候,老师们非常不好意思地送给了我一张幼儿园毕业证书,排名最后一位。
  这么守规矩的孩子能不让他毕业吗?
  母亲便常常说我是幼儿园里坐“红椅子”的,足见是个特殊的孩子,她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总是微笑的,仿佛也有几分得意的样子。
  然而,我的弱智曾使母亲大大地伤心过,其中最厉害的一次,是在由北平到重庆的逃难路上。
  母亲分配给我的任务是抱着三把雨伞,别的什么也不要管,多么单纯而轻松。那次逃难中,母亲和陈妈两位中年妇女除了带着三个小孩以外,还带了十大件铺盖卷儿,行程几千里,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了。
  父亲特别关照了母亲,什么也不要丢,能带的便全带上,省得在重庆再购置。
  父亲当时很穷,一下子又添五口吃饭的,是一副很重的担子。
  在逃难的后半段是坐汽车。蜀道难,盘上盘下,把我给盘晕了,呕吐不止。早上出了旅馆门,见了汽车,还没有坐上去,就开始哇哇大吐。一天坐下来,昏天黑地。母亲问我:“那几把雨伞呢?”我向她翻翻眼睛低头一看,两手空空,哪里还有什么雨伞!它们早已无影无踪了。
  母亲的铺盖卷里居然卷着几张齐白石的画,有小鸡、有虾、有蟹。父亲如获至宝,郑重地挂在斗室里,一个人常常面对着画,默默地看,一坐就是半个时辰。客人一来,他先要请人家赏画,还滔滔不绝地讲些自己的心得。
  一时,重庆市面上竟有了谣传,说父亲得了一箱子齐白石的画,大大地发财了。后来,父亲干脆写了一篇幽默小文,叫“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画”,顺手把那些发国难财的人狠狠地挖苦了一顿。
  父亲对画的如醉如痴很快地感染了我,我居然学起齐白石来,画小鸡、画虾、画蟹,还学着写生。
  父亲自己爱写毛笔字,可惜不会画画;不过,他上过师范,学过美术课,理论上很有一套。他常常指点我怎么拿笔,怎么求得合理的比例。在他的鼓动下,我梦想当一名画家,每日涂抹不止。父亲对我的最高奖赏是,当着客人的面大声地叫:“傻小子,去把你的画拿来看看!”
  我便在一串“傻小子”称呼中神奇般地开了放,五年级时一下子由倒数第一名变为全班第一,正数的!
  
  整 体 评 析
  
  《傻小子画画》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的幼年经历,题目是“画画”,其实画画只不过是作者记述内容的一部分。真正描写的内容远比画画多。作者在文中写的是自己幼年的憨态,目的却是赞扬父亲对孩子的赏识和鼓励。
  
  【细细品味】
  
  这段文字用了反讽的手法。反讽就是使文章在表达上具有两层意义,表现的那层和里面的那层意义恰好相对,能造成滑稽幽默的效果。
  这一段文字描写“我”在幼儿园时的表现:“不讲话”“不唱歌”“呆如小木偶”……笔调幽默,以俏皮的语言表现了自己儿时的憨态。
  幽默、俏皮的文笔,有生气,比起一本正经的叙述和描写要让人容易接受得多。
  文章中表现出恰到好处的幽默感。
  “傻小子”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