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精神与启示
作者:邱琼慧
命的态度。
2.感官教育:训练幼儿各感官的敏锐度,刺激各感官的发展,进而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与习惯。
3.数学教育:协助幼儿数概念的获得以及培养幼儿的逻辑推理运算能力,藉由具体的教具操作,了解抽象的数概念及运算。
4.语文教育:让孩子通过对实物的描述,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同时渗透文字活动,培养阅读能力,为书写做准备。
5.文化教育:藉由动物、植物、天文、地理、历史、地质等各领域的教具操作,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目前台湾蒙台梭利教育的现况
近十年来,台湾的幼儿教育是不断地改革再改革、转型再转型。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到现今流行的开放教育,从单元教学模式、蒙台梭利教学法到主题教学、再到方案教学,幼儿园为了求生存以及符合市场需求,采用的教学法也是一再地转型。同时,幼儿教育的知识更是日新月异,不断地有新的教学法或教材教具被开发出来。
台湾幼儿教育的特殊现象也同样地反映在蒙台梭利教育上。在台湾。多数的幼儿园曾经全时段采用蒙台梭利教学法,但为了适应幼儿教育的改革潮流,不少幼儿园纷纷转型成以主题教学为主,角落学习为辅的教学模式。目前台湾完全以蒙台梭利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已不多见。有些幼儿园已经将蒙台梭利教育课程与主题课程结合,以发挥蒙台梭利教育的自由以及自动的基本精神;更多的幼儿园则将蒙台梭利教具融人各角落学习区的方式进行课程,且各角落的分类名称与蒙台梭利教育中的教具分类几近相同,所以一进园就可看到各角落内摆放的蒙台梭利教具以及与主题课程相关的辅助教具。另外有些幼儿园则是在晨间活动的时段提供蒙台梭利教具给幼儿使用。其目的是提供幼儿一个自由探索的学习机会,并同时藉以增进同伴间的社会互动。另一种形式的幼儿园则是在小班的教室内摆置蒙台梭利的日常生活教具,藉以训练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训练年龄较小幼儿的小肌肉发展。上述几类台湾的蒙台梭利教育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已经将蒙台梭利教学法加以改良运用,并融入其他的教学方法。
也有部分幼儿园则是全盘翻新,转型成新潮流的教学法,放弃了蒙台梭利教学法,甚至舍弃了曾经以高价购买的所有蒙台梭利教具,再另外购置新的教材教具。出现这样的现象,笔者认为是幼儿园的领导者对蒙台梭利教育的认知不深,以致于无法深入了解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精神,也不知如何将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精神运用在幼儿园的其他教学法上,并依据自己园内的实际需求,加以改良,设计符合自己园内的合适课程。比如,为顺应潮流,美语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台湾不少幼儿园中出现,但一味地揠苗助长、本末倒置地学习美语,所收到的学习成效却并不明显。其实,蒙台梭利对于语言教育非常重视,这从蒙台梭利特别设计了语文类的教具便可窥之。如果语言的学习运用了蒙台梭利所强调的自由与自动的基本精神来设计课程,相信不但可以激发幼儿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提升学习成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这样的学习不再为了学美语而学美语,也不再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而学美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