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让媒体素养教育走进幼儿教师的视野

作者:王 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已充斥着我们的生存空间,影响着我们的生存方式。 它不仅成为成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同时也是幼儿、青少年获取知识和树立世界观及价值观的重要影响源。作为肩负启蒙教育重担的幼儿教师,不仅要面对大众传媒构建的信息化大社会,还要面对不管是教学信息还是教学媒体日益丰富的小社会,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媒体素养。媒体素养教育已成为幼儿教师不可缺少的一课。
  
  一、正确认识媒体素养教育的内涵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英国。英国学者ER·利维斯(ER.Leavis)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桑普森(Denys Thompson)在1993年出版的著作《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Cultureand Environment:The Training of CriticalAwareness)中,首次就英国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问题作了系统阐述,并就如何实施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建议。此后,媒介素养教育在加拿大、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迅速发展起来。
  世界各国对媒体素养(medialiteracy)概念的理解各有不同,但主要内容基本一致。综合看来,媒体素养就是指公众面对各种媒体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体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具体包括对媒体信息选择、理解、评价、质疑、创造和批评的能力。
  媒体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受教育者正确了解不同媒体形式的特征和信息制作过程、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培养受教育者具有健康的媒体批评能力(如媒介对现实的再现、媒介的商业性与价值观等),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二、正确认识媒体素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首先,媒体素养教育拓展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就社会人而言,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媒体的发展,传统的听说读写能力已远远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了,媒体素养教育必将成构信息时代的新公民教育,媒体素养必将成为公民基本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技能。从职业人而言,媒体进入幼儿教育的渠道越来越宽,幼儿期刊、幼儿杂志、幼儿电视节目、幼儿电脑等等,正在如雨后春笋般地覆盖整个幼教领域,媒体己成为幼儿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在幼儿这个主要以自然、生活、实践为知识获取渠道的特殊的阶段,如何选择媒体,如何运用媒体,如何把握媒体的度,已成为幼儿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其次,媒体素养教育提高了教师对幼儿媒体发展的认识。如果从媒介效果的“使用与满足”模式看,受众通过使用媒介而获得的满足可以回溯到受众对媒介的需求上。研究表明,这些满足至少来自三个方面,媒介内容、媒介接触本身以及接触媒介的社会环境。幼儿媒体发展所要遵循的是什么样的理念和原则将直接影响幼儿使用媒体的效率。低幼儿童的媒介需求是以“玩乐主导”和“儿童主角”为核心的回归“儿童本位”的需求,还是以“以教为目标”的传统理念和框架,答案取决于教师对幼儿媒体发展的认识程度,我们或许可以从“天线宝宝”节目中得到一些启示。
  最后,媒体素养教育融入幼儿教育,是教师对学前教育的又一次全面深刻的理解。其一,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和人格品质形成的起始阶段,是人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学前期的发展状况能够产生持续性影响,决定着个体未来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方向。所以,在学前期进行科学的、适宜的媒体素养启蒙,无疑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孩子在儿童后期和整个青少年期的媒体行为更为理性,为个体日后具备良好的媒体素养奠定基础。其二,在今天媒体环伺的社会环境中,学前儿童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媒体消费群体,需要相关的媒体素养启蒙知识来帮助他们选择、理解和使用媒介信息。大众媒介通过为儿童提供各种各样的现实生活画面,提供丰富的社会环境和各种社会规范,已经成为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平行的无形学校,成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忽视这种现实,任由幼儿在各种媒体信息中自行摸索甚至迷失,无疑会错失媒体素养教育的最佳时机,不仅影响幼儿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而且迫使家庭和社会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其三,儿童在学前期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3~4岁开始产生自我评价,4岁左右有了自我体验,4~5岁出现自我控制,独立性、目的性和自觉性得以发展,但远不具备足够的辨识水平和自控能力,很容易受到传媒的负面影响。一定的媒体素养启蒙可以帮助他们减少和抵御传媒的伤害。成功的媒体素养启蒙应当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正确认识幼儿教师在媒体素养教育中的角色
  
  幼儿教育中的媒体素养教育,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既是媒体素养教育的接受者,也是媒体素养教育的实施者。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媒体素养教育来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变化;另一方面教师必须肩负起媒体素养启蒙教育的责任,培养幼儿最初的媒体素养;此外,家庭教育作为具有分散性、灵活性、群众性特征的非正规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多地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帮助家长建立媒体素养意识,发挥家园的教育合力,无疑是今天的幼儿教师在媒体素养教育中不可推卸的一个职责。
  媒体素养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对抗大众传媒带来的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在新的传播体系和结构中培育健康成熟的受众消费群体。为了让每一个青少年成为具有“媒体智慧”的人,媒体素养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