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自主探究:幼儿科学教育的路径选择
作者:曹慧英
要求教师作为幼儿的“同事”“伙伴”乃至“朋友”,真正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一起“乐而乐”“忧亦忧”:同时通过积极的引导,激发“童心”,培养“童趣”,换回“童真”,在潜移默化、自然而然的真实情境中,树立新颖、和谐、平等、民主的良好师生互动关系。正如《纲要》所言,“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充分表达。
4.重塑师资
幼儿年龄一般在3周岁~5周岁之间,其生理心理诸方面所表现的思维与行为的主要特征:天真直觉性、脆弱不稳性、建构思考性与个别差异性等,⑦均要求教师首先应具备良好的科学知识、科学态度与科学品质。但鉴于幼儿师范学校传统课程中技能技巧尤其是艺术领域的知识与能力比重过大。致使幼儿园教师的科学素养不容乐观。因此,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路径选择,欲走上自主探究这一成长之路,务必重塑教师群体,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重视“科学知识、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的养成。此外,在学历进修、业务培训、继续教育的学科、专业与课程方面,要有意识地安排与设计自然科学类的内容和考核评价机制:在职称评审、年终评优、物质奖励等方面作出针对性、操作性兼具的规章制度,以便尽快扭转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一手硬、一手软”的不正常现象。
只有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科学素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才能得以实现,素质教育才会不是一句“口号”,自主探究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幼儿的健康、均衡、持续、全面的成长与发展才有根基和希望。
【参考文献】
①(美)Dr.Karen L.Ostlund著,王春华主译.科学探究过程技能评价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②③④张俊.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
⑤(美)国家研究理事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⑥成尚荣.为儿童幸福前行铺设好“跑道”[J].早期教育2005.8.
⑦周淑惠.幼儿自然科学概念与思维[M].台湾:心理出版社.20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