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评建结合 重在建设 全面提升我校办学水平

作者:展 涛

育教学特色。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初步形成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大体系;夯实了“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三大平台;构建了“公共必修、学科基础必修、专业必修及选修、素质拓展、实践教学”五大课程板块。
  近两年,实施精品与名牌建设创新,成效明显。有1名教师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20名教师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76名教师被评为青年教学能手;4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3门课程被评为国家基地名牌课程;6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5年4门),2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5年16门),30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10门课程被确定为山东省试点课程;10门课程被评为山东大学名牌课程。2005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25项,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4.质量监控有所完善
  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坚持常规的开学1~4周教学检查和期中教学检查的同时,坚持教学督导员听课和学生信息员反馈信息制度,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学校在多年坚持学生手工涂卡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基础上,开发试用了网上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实现了本科教学网上评估。我校从专业建设入手,提出“新办专业评估一合格专业评估—优秀专业评估,,的专业评建思路,完善体系、以评促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2005年5月,我校对毕业生不满三年的32个本科新办专业进行了评估,针对发现的问题与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建设与整改,有效地促进了新办专业在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全面建设。我们对各项评估信息实行定期公开制度,并引导有关资源配置。
  
  5.文化建设继续深入
  在评建过程中,我校把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办学传统与特色的研究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组织专家和教职员工广泛参与,研究探讨。学校专门组成两个研究课题组,就“定位与办学思路”、“办学传统与特色”进行专题研究,经过广泛搜集资料,反复研究论证,形成了两个专题研究报告。结合贯彻落实教育部教高[2005]1号文件精神,学校召开了第二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随后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参与办学定位与思路、办学传统与特色的大讨论,不仅推进了学校深层次的文化建设,使师生接受了一次山大校史和优秀传统的教育,在重大问题上基本达成共识,而且为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的中心地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奠定了思想基础。
  
  6.学风建设力度加大
  我校结合评估建设,凝炼和宣传百年山大治学严谨、学风朴实、作风扎实的优良学风校风,举行面向全校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辅导员的本科评估与建设报告会,召开学风建设研讨暨工作会议,组织学生参观山东大学校史展和合校五年成就展,学生自发组织班会参与讨论,加强教育督导和严格管理,并切实解决学生生活困难,教育鼓励青年学子继承传统,端正学风,严谨求实,发奋学习,力戒浮躁。
  
  三、几点体会
  
  在长期的评建工作中,我们注重建设,注重过程,注重实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1.领导重视,全员发动
  我校的评建工作始终坚持“师生是主体、学校重指导”的原则。2004年初,学校召开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动员大会,全面启动了新一轮本科教学自评自建工作,明确提出本科教学评估达到优秀的工作目标。校领导在评估动员报告中指出,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点和关键,进行本科教学评估是学校办学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促进学校重视本科教学,建立和完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发展长效机制,加大教学投入,坚持改革与建设的有效手段。本科教学评估是促进我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助推器,争创本科教学评估优秀是我校创建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必要条件。2005年10月中旬,在专家组进校前夕,学校又召开动员大会,做好专家组进校的准备工作。我们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多次举办本科教学评估报告会,请教育部领导和外校专家来校指导工作。校领导带队参加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研讨班,组织校内各单位的学习交流和到兄弟院校取经学习。
  在提高对评估工作认识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强化师生和管理人员的主体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把“要我评”转化为“我要评”,增强广大师生的凝聚力。迎评促建工作是学校的大事,也是全校每个教职员工的大事;是教务部门的责任,更是全校所有部门和院部的共同责任。形成了全校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各单位不等不靠、不推不扯,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的良好局面。
  
  2.顶层设计,明确责任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和评估工作,在“学校党委、学术与行政工作要点”中将其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教学工作的头等大事,明确提出本科教学评估达到优秀的目标和重在建设的原则。并将扎实做好本科教学评估自评自建工作,作为2005年学校“教学质量年”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部署。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评建工作领导小组和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评估专家指导小组,建立学校评估专家库。各学院和部门也建立了相应的评建工作机构开展工作。为满足评建工作需要,学校成立了由职能部门组成的评建工作办公室,下设秘书、材料、宣传、教学与实验室建设、学生工作、条件保障与建设6个工作组,按照《山东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实施方案》、《山东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分解任务书》和《山东大学2004—2005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时间安排表》的要求,统筹规划评建工作。在整个评建过程中,做到责任明确、任务落实、人员到位,师生参与。评建与整改工作的主体是院部,重点也在院部,各院部扎实做好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各职能部门规范管理,主动为教学服务。学校建立了评估工作例会制度,校领导亲自到会检查、督促评建工作进度与质量,协调工作关系,保障了评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3.吃透指标,摸清家底
  为使教学评估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及长远建设目标紧密结合,评估要求与日常管理紧密结合,学校评估办公室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制定颁发了《山东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建设指标内涵说明》,并组织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教育部评估文件,从吃透评估方案指标内涵,明确指标要求入手,联系学校的实际,一一对照、摸清家底。在继续发扬我校底蕴深厚、学风朴实、作风扎实的特色,实施教学名牌战略,积极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和教务教学管理逐步实现制度化、信息化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基本条件存在的差距、教学过程和管理不够规范等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整改与建设。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