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高校研究性教学的价值反思与内涵解读

作者:龙跃君

学生活观”。
  
  2.研究性教学的目标
  教学模式都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研究性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研究性教学就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根本目标的教学。
  
  3.研究性教学的范式
  教学范式是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序列或逻辑方式,研究性教学的基本范式应包括:
  (1)调整课程体系,改革培养模式。研究性教学要贯彻通识教育的思想,树立“大教育”的观念,确立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调整课程体系,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2)规范课程教学要素,改革课程教学环节。以“学习和研究相结合”为指导思想,大力加强课程教学和训练主要环节的建设,通过抓住课程讲授、课堂讨论、作业训练、实践训练、考核以及教材等主要教学环节,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3)开展论文研究。大学生从事论文研究,从文献阅读到选择研究题目,从设计和安排研究过程到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从数据或资料采集到整理成文发表,经历的是一个活生生的研究过程。
  (4)实施基于问题的学习。学习过程不是始于教师讲解基本原理和概念,然后学生运用原理和公式解题,井通过考试,而是从实际问题或疑问出发,有时甚至问题本身都没有很好地定义,学生需要自己或以团队合作方式发掘、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资料,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对问题以及采用的模型或近似进行评价。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来学习掌握课程以及其他相关的知识。
  (5)采取案例研究。学习过程从一个具体的实际情景或问题出发,经过学生自己的分析,得到可能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价,以此使学生在教科书和现实世界间建立联系。
  (6)推进项目训练,如许多大学开展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创造条件让大学生参加教师科研.尽早让大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研究等。
  
  4.研究性教学的师生组合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不同的教学模式,有不同的师生组合。研究性教学作为师生共同去寻找、发现、解决问题的教学,乃是一种师生合作性的教学。师生之间彼此信任、互相激励、互相启发,把各自的思想、情感都真诚地投入到问题情景的创设、解答、再创设的教学过程之中,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充满着“问题意识”的“研究性”的教学。
  
  5.研究性教学的评价
  研究性教学的评价需要在评价方法和评价制度两方面进行改革。评价方法的改进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比如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科技制作、社会调查等,全面地测量学生能力水平和素质,即使是书面考试也可以尽量减少繁琐细碎、开中药铺似的考试命题形式,采用开放性的、需要学生创造性解答的考试形式。评价制度的改进,主要是要进行考试制度的改革,要增强考试的灵活性、自主性、有效性、综合性。
  (本文作者是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湖南大学副研究员)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