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设立本科创新培养基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张吉维 任良玉 滕文忠 高 军

立项,每项给予1000元的经费资助,这样使得参与项目研究工作的学生人数扩大,占到同年级学生总数的30%左右。
  
  2.学生独立完成学术研究的能力有很大提高,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重视导师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的作用,他们高尚的科研道德、严谨的学风以及崇高的敬业精神对学生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学生学到了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终身受益。通过多次的小组讨论与交流,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在项目研究的全过程中本着学习的态度,尝试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尽最大努力来完成项目的研究工作,认识问题、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体验了科学研究的艰辛,体验了创造的快乐,创新精神得到培养,科研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本科生参加创新培养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了科研训练的机会,这也为同学们被保送研究生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有些高校规定,保送研究生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学生具有参加过科学研究工作的经历。本科生参加项目的研究工作,实际上也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历和社会经验,实践能力提高,有利于就业。现在的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学生是否有工作经历和实践能力,对于有过工作经历的毕业生会优先录用。
  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提高。蒙古学学院的学生特别提到他们汉语的应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论文撰写更加规范、严谨;在论文撰写阶段,小组成员在导师的指导下更加认真、深入地分析论题,形成论文大纲,依据大纲完成论文初稿,不断修改,最后定稿,形成论文,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3.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项目的研究工作不可能单靠一个主持人来完成,需要项目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的态度,团结合作,紧密配合,否则不可能完成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同学们分工细致,积极协作,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共同学习,相互促进,齐心协力,发挥集体智慧,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了集体力量的伟大,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通过本科创新培养基金项目研究工作的各个环节提前介入社会,获得一定的工作经历和社会经验,如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取样,了解企业管理文化、经营理念以及对项目研究工作的要求;深入文化事业单位、城市社区、旗县、农村、牧区等针对所研究问题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了解国情民意,了解社会的实际现状,了解将来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培养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