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构建区域督导体系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作者:王晓勇

既开阔了我们的思路,又解决实际问题。
  
  三、建立服务平台,加强课程建设
  
  成立课程建设协作大组,推进基础课程建设。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中提出开展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宁波的实际,以基础课程建设为切入口,成立宁波市高校课程协作大组,利用全市范围内人才资源优势,提高基础课教学水平,培养在职青年教师,深入课堂教学改革。至今,已先后成立了高等数学、英语、体育三门课程教研协作大组,在市督导组对口专家的指导下,定期开展活动,研究教学问题,交流教改经验。例如,高等数学协作大组自2003年4月成立至今,已请市内外著名教授作专题讲座6次,多次请名师讲授示范课,每年举行了两期数学教学研讨会,组织研讨课堂教学改革问题,交流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和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等方面的经验。课程协作大组的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科领域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也为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建设精品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以课程协作大组为载体,大力培养青年教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宁波市高校的另一特点就是青年教师多,要保证教育质量必须尽快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由于缺少“领军”人物,不少院校尚不具备靠自身力量培养、提高在职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良好条件。市督导组充分利用课程协作组,把培养青年教师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抓,以学术交流、课题协作、师徒结对等形式,为青年教师的业务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01年,宁波市启动了的高校名师建设工程,该工程中专门设立名师培养对象层次,着重培养优秀中青年教师,市督导组共同参与方案的制定和工程实施,通过课题申报和经费资助为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创造的条件。目前,已有二批名师培养对象分别完成了为期三年的培养,他们学历提升了,职称提高了,教学水平高了,科研能力强了,许多已成相应学科的教学骨干力量。
  经过几年的实践,宁波市依靠专家督导,推进区域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督导专家做了许多教育行政部门想做,但不一定做得好的工作;做了一所学校要做,但没有能力做的事;为教育行政部门出谋划策,为学校、教师做了许多好事、实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办学规模与教学质量的关系,依靠专家督导,通过指导、帮扶,努力建设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对促进区域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必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