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关于美国文理综合本科教育的调研

作者:朱宏清

资格时着重考察其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6.文理综合本科教育最重要的特点还在于以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也就是本科阶段不分系科和专业,而由学生有限制地自由选课。文理综合本科学院中系和专业的概念主要是针对相对集中的教师和课程而言,对于学生来说这种系和专业的概念相对比较弹性和薄弱,因为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课,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所选的方向,有的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专门为其新设立一个专业,因此,文理综合本科学院中的专业与其说是学生的专业,毋宁说是一种方向。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这种通识教育给予学生宽口径的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
  
  应当指出,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内涵都相当丰富。一般意义上的综合素质包括公民意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诚实正直和善良的个人品格、一定的艺术情操和修养、较强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善于学习的技巧和宽广的知识面、建设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当然,这其中的每一个方面还包括很多具体的内容,比如公民意识就包括较强的公民责任心和组织能力、正确的判断能力、自律意识和爱国精神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就包括乐观豁达的性格和对于体育运动的爱好等,诚实善良的品格包括了谦虚合作的处世方式、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诚实可信等,建设性、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包括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等。
  真正重要的还不仅仅是这些元素和成分,重要的是对于这些元素和成分的“综合”,即只有把所有的这些成分有机地融为一体并上升到一定境界才能成为综合的素质。显然,所谓素质教育并不只是艺术教育,孤立地开设若干不同门类的课程如音乐、绘画、艺术鉴赏等并不能说明就已经为学生创造了提高综合素质的自然条件,重要的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和氛围,给学生以综合修养的浸染,为学生创造一个宽广的空间让学生综合集成各方面的修养。
  近三百年来,美国的文理综合本科学院经受了各种各样的考验,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守住了文理综合本科教育这一人文精神的家园,始终如一地围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强烈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管理型人才和领导型人才这个教育目标,成功地实施了素质教育。具体说来,他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保障素质教育:
  
  1.通过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学分制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文理综合本科学院的学生通过自由选课完成学位,学校提供给学生选课的菜单通常分为三个部分:约占113的新生强化课程和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课程、约占另外1/3的与专业有关的课程,还有剩余113为选修课程(其中大部分为纯艺术类课程,如雕塑、音乐、舞台艺术等)。必须说明的是这种自由选课是相对的,换言之,学校通过学分的限制给学生规定了若干门类的必选课程,例如社会科学类、人文课程类、艺术类等,也规定了选修课程的合理分布,避免了过于集中或者过于分散,例如选修纯艺术类课程的学分不得超过若干学分,选修国际问题研究的课程学分必须达到一定学分等。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大多数文理综合本科学院专门为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为期一年左右的新生强化课程Freshmen Studies。该课程已经成为美国文理综合本科教育的一个传统。它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该课程着重训练和提高新生的写作能力,这是因为文理综合本科学院学生的绝大部分课程作业是论文写作,因此打好写作的基本功十分重要;二是该课程的内容为文理、艺术类绝大多数有关课程的简介或导论,其主要目的是在大学入学伊始就帮助学生对这些专业的方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于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确定自己日后的专业,避免“误入歧途”而抱憾终生。
  必须指出,上面所说的这些只是课程量,文理综合本科学院还十分注重课程的质,也就是坚持围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个总的方向开设高质量的人文社科类课程供学生选修。
  
  2.通过正确的评估体系并发挥其导向作用,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保障体系的高效运转
  由于文理综合本科学院以教学为重点,因此,学校通过用人机制给予保障,对教师的评估体系和评价标准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对教师的考察首先是看教学,其次才看科研论文和社会服务。这与大型的研究型大学或者州立大学首先注重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成果,然后才是教学和社会服务是不同的。
  教学为重点又具有两个方面的主要特点。一是教师尤其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于新生事物的兴趣,他们认为积极性和兴趣就是一种热情,只有当学生具有了某种兴趣和热情才有可能发挥出无穷的聪明才智,这也就是为什么学校甚至可以为某一个学生专门开设新专业的原因。二是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始终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oriented),随时可以为学生解决任何问题,学生随时可以找到教师和管理人员,教师随时可以应邀参加学生的任何课外活动,教师和管理人员也随时可以与学生进行坦诚的交流,学生甚至可以直接与校长对话。总之,学校的一切都以学生为中心。
  
  3.丰富的校园文化、多种学生社团和浓烈的艺术氛围为学生创造了健康成长的环境
  绝大多数文理综合本科学院都远离都市,因而具有世外桃源般的优美的环境和先进的办学设施,但他们坚持认为文理综合本科教育不是简单的学分累积,更重要的是通过建设丰富的校园文化、组织多种学生社团和营造浓烈的艺术氛围,不仅给学生更多的综合素养的熏陶和浸染,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提高组织和领导能力的机会。当然,客观上学生4年住校也为开展多种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便利。
  
  4.校园学习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由于文理综合本科学院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未来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因此,他们没有把对学生的培养局限在课堂和校园,而是创造各种机会将学生置身于社会,让他们了解社会的真实,通过实习、见习、走访参观、短期工作等形式提高他们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例如位于芝加哥市郊区的湖林学院在开设人文历史课程的时候就将学生对于芝加哥市历史地理的了解纳入了整个课程体系。
  
  5.既坚持传统又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兴学科不断涌现,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也在不断更新,这对于文理综合本科教育这一本来植根于传统主义的办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但是,他们没有因循守旧关门办学,而是不失时机地调整发展战略,在传统的人文社科和艺术门类的课程中融入了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材料科学、能源和环境科学等新学科,而且还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适当加大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的多样性,许多文理综合本科学院扩大了国际学生的招生比例并开设更多的国际问题课程,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加强了不同文化间的沟通,继续保持了文理综合本科教育的繁荣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美国的文理综合本科教育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不仅有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还在于其依靠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为社会和国家、为更高层次的研究型大学培养了大量的优质人才从而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是,更为关键的是,文理综合本科学院对于教学型大学的准确定位、将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作为评价教师的首要标准以及通过课程设置来保障素质教育的实施,而并非将所有大学都建设成研究型大学和为人类培养更多的科学家、对所有的大学教授都以科研水平论英雄,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Stephen R.Graubard.Distinctively American:The Residential Liberal Arts Colleges [C].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1999.
  [2]Arthur M.Conen:The Shaping D,American Hingher Education[C].Jossey-Bass Publisher,San Francisco,1998.
  
  [责任编辑:杨裕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