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宏 结

的热门专业,并突破了当年的招生计划。随后,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从该专业的学生了解到:被这个专业录取的学生感到很幸运,市场也看好。
  
  2、建立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
  我们在国际商务课程设置中,特别注意到国际商务人才不同于以往的国际经贸人才,他们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是不一样的(见表一),因此,国际商务应该有独立的学科设置和完整的课程体系。
  我们设置了6个课程组,包括经济理论与方法、国际商务管理知识、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国际金融专业知识、法学知识(偏重国际商法)、专业外语知识六个板块。使学生形成法商结合的知识结构,既照顾到知识面宽的需要,也突出了专业特色。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还设置了实践课程、案例分析课程和研讨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优化配置校内优质的课程资源
  我们在专业建设中发现,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信息资源丰富和相关学科齐全等优势,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注重应用研究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操作。由此,学校而必须依赖社会资源,依赖政府机关、涉外企业等,尤其是在各实践教学环节上,需要各方的大力支持和通力配合。政府的组织、协调以及经费上的支持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考虑:第一,是否打破学科界限,实现经济学、法学、商学、贸易等学科交融合作,根据国际商务市场的人才要求设置综合性交叉课程;第二,打破院系界限,合理配置校内资源。国际商务人才不是仅靠商学院培养人才,要调动学校内部各方面的资源,比如调动学校外语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等,校管理人员要有效地协调好院系之间的关系;第三,广泛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实施经、法、商、贸双语教学;丰富教学载体,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主动性和互动性;增加信息量,发挥各种渠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第四,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实践训练,如在校内实验室进行模拟实习;同经贸企事业单位或部门联系、合作,鼓励、支持并接纳学生实习锻炼。
  
  五、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建立商务人才培养机制
  政府应制定出台有关人才培养政策,鼓励国外教育机构来国内办学,或建立国内外高校联合培养的机制;选派有条件的留学生到国外知名商科院校就读,使他们尽早成为国际商务人才的精英。
  
  2、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政策的支持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得到政府及其政策的支持,如何使学校和企业达成协议,企业接纳学生实践并提供场所应视为社会的责任。
  
  3、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有国际视野和国外工作经历,能讲授国际商务课程,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解决教师问题可否通过社会,或请兼职教师,或送出国培训,尽快提高这类教师的生活待遇。
  
  4、将国际商务专业纳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划的专业目录,完善国际商务的学科体系
  目前,国际商务本科专业仍没有纳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划的专业目录,只是一些学校在国际贸易、世界经济专业开设了国际商务的方向。这种学科设置的状况,使得国际商务的本科生毕业后不能继续本专业深造,这势必造成国际商务高层次人才培养出现断层。为此,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对国际商务专业设置的重视,完善该专业学科体系是当务之急,既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也有利于高质量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
  综上所述,我们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与国际化的要求还相差很远,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国际商务人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中国不断开放的现实需要我们要加快步伐,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道路。
  
  [责任编辑:张冬梅]

[1]